可是經過了一個晚上,文彥博想通了。
他既然要站在百官的對立面,大家就是敵人!
敵人罵得越狠,代表你做得越正確!
如果敵人也贊美你,那才是真正該死呢!
文彥博微微冷笑,“說你們不成器,還覺得冤屈?居然連朝廷稅賦都弄不清楚,還有臉跳出來指責老夫,真是無恥之尤!”
老文隨後朗聲道:“自從皇佑三年,到嘉佑三年,朝廷賦稅,累年提高。去年一斤達到了一億八千萬貫!其中八千萬貫是貨幣收入!”
文彥博如數家珍,報出了一連串的數字……其實在王寧安的努力之下,尤其是成立了皇家銀行,解決錢荒之後,大宋的稅收就像是脫韁的野狗,發足狂奔,提升飛快。而且貨幣稅收佔比越來越高,如果算上青苗錢,大宋的稅收已經超過了兩個億。
比起歷史上的巔峰,還要多……
只是收入再多,也架不住流水一樣花出去,每年光是給百官的俸祿就有2000萬貫,祿米1500萬石,各種綾羅布匹100萬匹……要知道朝廷說了算的就是這些官員,財政越充裕,手上的錢越多,他們怎麼會捨得虧待自己。
每年兩成多的歲入,都被他們消耗掉了。
雖然軍費開支比文官俸祿要多三倍,但是別忘了,軍隊可是50倍於官員,而且,上面的賬,僅僅是戶部開支……地方還有許多徭役雜稅,是直接落到地方官吏手裡,不計入戶部支出。另外還有冰敬炭敬,這些灰色收入,也不計算的。
根據文彥博的估計,每年至少有5000萬貫的利益流入文官口袋,如果再算上免稅,免田租,兼併的土地……士人的日子簡直上天了!
這些數字哪怕許多在朝的官吏也都不清楚,當文彥博一筆一筆算出來,不少人都羞愧地低下頭,大宋朝沒有虧待士人,相反,是對士人太好了!好到了過分!
見身邊一些夥伴又被問得沒了聲音。
馮京不得不再度挺身而出。
“治天下靠的是正道直行,靠的是仁慈愛民。憑本事掙來的功名,我們受之無愧!文相公,別忘了,你也是考科舉走出來的,穿上了官服,便忘了聖人教誨,一心精於算計,掉到了錢眼裡,莫非你也改投名師,拜在了王相公門下?”
文彥博的老臉鐵青,這個馮京真是該死!
別以為你有富弼當岳父,又是三元及第,老夫就不敢動你,碾死你,就跟殺一個臭蟲那麼簡單……文彥博黑著臉,怒斥道:“老夫不過是就事論事,難道當了狀元,就不食人間煙火,不吃五穀雜糧了嗎?”
“你!”
馮京的小白臉都黑了,還想要說話。
這時候王寧安也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