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旦董氈化整為零,採用不斷襲擊的遊擊戰法,大宋幾乎是必敗無疑,當年李元昊就是這麼吃虧的,王寧安和狄青都不願意重蹈覆轍。
所以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吸引董氈出戰,在洮西之地,一舉擊敗董氈,而且要打一場徹徹底底的殲滅戰。
廢掉青唐所有主力,為大軍西征,掃清障礙。
確立了方針之後,再看眼下的局面,就有種高屋建瓴,俯視一切的感覺了。
招撫蕃部很有必要,卻不是為了立刻掌控多少土地,而是要激怒董氈,誘使他出兵進犯,大宋才好一舉拿下。
在歷史上,王韶主持的熙河之戰取得了空前成功,但是也留下了不少問題。
主要就是大宋當時的兵力孱弱,不得不收買當地的部落,給予各部頭人很多權力,採用羈縻之策,才勉強控制。後來舊黨上臺,直接推翻新政,連開拓的土地都不要了,王韶的努力功虧一簣,付諸東流,非常遺憾。
不過經過王寧安的努力,大宋如今的情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銳意進取的趙禎遠比神宗厲害多了,中樞有狄青坐鎮,地方上整軍經武,戰鬥力得到了極大充實,已經有了正面硬懟的實力。
“西北之軍還沒有練成,要想把握十足,就必須調幽州人馬,景平,你們家能出多少兵?”
“八千!”
王寧安很幹脆道:“我爹前些時候又回幽州坐鎮,他說這幾年耶律洪基的力量快速恢複,年年入寇,長城一線壓力非常大,最多隻能抽出8000人馬,再多就擋不住契丹了。”
“八千!”
狄青揹著手轉了轉,“也可以了,我給種詁下令,讓他動員15000人,另外折家軍再調5000,加上西北的人馬,足以一戰!”
狄青用力揮了揮拳頭,充滿期待。
蟄伏的這兩年,狄青覺得渾身的骨頭都疼,一個打慣了戰爭的人,閑下來絕對是要命的,君不見好多將軍,解甲歸田,沒多久就百病纏身,暗疾複發,很快就死了。可是讓他們領兵打仗,哪怕身上受了再多的傷,血流了幾斤,照樣歡蹦亂跳。
狄青能撐下來,還要多虧王寧安,讓他相信文官不會一直獨攬大權,這不,才兩三年的功夫,就天翻地覆了。
……
狄青和王寧安定好了方略,上奏趙禎,得到準許之後,剩下的就是交給王韶落實。
為了讓王韶領會他們的設想,王寧安還寫了一封長信,王韶看後,是大呼過癮!
“好氣魄!王相公果然不同凡響,在朝一出手,滅了兩位相公,開邊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是要一口吞下整個青唐啊!”
王韶眉開眼笑,樂得跟200斤的胖子似的。
像王韶這種人,不怕手筆大,就怕上面是裹腳的小女人,邁不開步子,幹什麼都掣肘,那才叫一個鬱悶!
幸運的是他攤上了兩個比他膽子還大的上級,一瞬間,王韶覺得自己被幸福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