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些貴胄都建議耶律洪基,放棄遼東半島,讓渤海國折騰算了。
顯然,王寧安想重新複制渤海國的成功。
野利遇乞是個人才,他絕對比大熊能幹多了,而且也熟悉西夏的情況,有他在,至少能牽制西夏一半的兵力。
“王卿,渤海國三面環海,易守難攻,是絕佳的用兵之地。可野利遇乞要放在哪裡?莫非是留在大宋境內?那樣的話,西夏肯定會撕破臉皮,不等他積累起實力,就要開戰了。”
王寧安笑道:“陛下,別忘了青唐啊,那裡可是最好的所在了!”
利用野利遇乞,拿下青唐,再反過頭,去威脅西夏,多妙的一步棋!
有人要問,王寧安幹嘛總是利用別人,就不能積累足夠的實力,平推過去嗎?非要蠅營狗茍,耍陰謀手段,實在是不夠英雄,不夠爽利!
王寧安卻說誰要當英雄,你才是英雄,你全家都是英雄!
國與國之間,哪怕實力天差地別,也不能光靠著力量解決問題。西夏逼急了,能動員出50人馬,就算大宋有碾壓的實力,可是一場仗打下來,要死多少人?要消耗多少物資?失去了親人的百姓,要怎麼安撫?
當年大漢漠北一戰,徹底打垮了匈奴主力,可問題是派去的幾十萬牲畜,損失了八成,人員就不用說了。
這是多大的教訓!
該拼命的時候要拼命,但能不拼,就盡量不要拼!
用陰謀算計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蠻力。
多強大的帝國,也經不住瞎折騰,多大的家業,也怕敗家子!
趙禎看了半天青唐的地勢,終於露出了笑容。
這一盤棋徹底活了!
果然,論起佈局的功力,沒人能勝過王寧安!
看來要不了幾年,對西夏用兵的時機就成熟了。
其實在趙禎的心裡,西夏的分量甚至比遼國重!
沒辦法,遼國是早早就立國的,而且趙二還打過兩次,全都失敗了,後輩子孫就算拿不回來,也無話可說。
問題是西夏是在趙禎手上自立的,大概有十幾年的光景,幾乎每天都是不好的訊息,損兵折將,丟城失地。
為了對付小小的西夏,甚至不得不發行鐵錢,發行交子,物價飛漲,民怨沸騰。
那一段時間,差點把趙禎逼死!
壓在胸膛多年的惡氣,終於有了發洩的口子,能不高興嗎!
可是提到了青唐,趙禎又想起一件事,心情有些沉悶。
“王卿,朕給公主賜婚的事情,你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