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也不管這些,立刻公佈處置意見。
王陶被罷官,追討贓物,勒令回家,同時取消所有優待……就這樣,又一位大臣,以悽涼的方式結束了宦海生涯。
王陶走得狼狽不堪,連一個送行的人都沒有。
官場上終於感到了恐懼,陳升之和王陶,如果拿他們做標杆,只怕大宋有一半的官僚都要被換掉。
王爺,你到底是要幹什麼?
你就不怕大宋徹底亂了?
……
王寧安的強力行動,引起了很大的波折,但是在民間,卻是一片叫好聲。
包括原來經常批評朝廷的報紙,也轉變了風向。
一些有良知的文人大儒,他們站出來,聲援朝廷的舉措。
他們認為,大宋到了烈火烹油,危機四伏的時候,再不清理,再不下重手,只怕就要烽火四起了。
相比文人的吶喊,已經在幽州養病許久的趙曙,更加興奮。
他的身體已經好了很多,但是每天讀報的時間只有半個時辰。
趙曙不得不讓狗牙兒幫他挑選最有價值的東西,整理到一起,然後快速瀏覽,看看大宋究竟如何……師父親自主持肅貪行動,讓趙曙耳目一新。
以往針對貪官,往往是除掉之後,換上德才兼備,值得信任的人選……可任何人都會有走眼的時候,而且大環境不改變,任何人作為位置上,都有可能迅速墮落,前赴後繼地貪腐,不是稀奇事。
王寧安一面清理官場,一面訂立規矩……比如拿國子監為例,所有建設工程,必須對外公開招標,不能私相授受。
施工過程中,錢怎麼用,工程質量怎麼驗收……全都要有一套嚴謹的規矩,任何環節出了問題,都要追究相應人員的責任。
“好辦法,師父這是醞釀許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啊!”趙曙大喜過望,竟然在地上不斷走來走去,笑得十分燦爛。
狗牙兒一直負責保護皇帝,他對老爹的作為也很得意,卻依舊傲嬌,嘴上不服氣。
“陛下,我爹這都是笨法子……他訂了那麼多的規矩,每一個環節都要有人執行,我看還要擴充官吏,而且是幾倍地增加,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俸祿了。”
趙曙呵呵一笑,並不在乎。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以往大宋財力不足,人力也不足,當然負擔不起。可如今朝廷歲入增加十倍不止,基礎教育也差不多完成了,人才充裕,尤其是財會高手,層出不窮……也正是有了這些積累,師父才敢大刀闊斧啊!”
還真別說,趙曙說的挺有道理的。
假如沒有多年前推動的普及教育,現在哪來的人才?
多年前播下的種子,終於到了收獲的季節。
王寧安下手越發果斷。
短短幾個月的光景,就有超過3000名京城官吏被幹掉,幾乎佔了總數的百分之15。後續的整頓還在持續,可就是清理了這些人,整個京城吏治就為之一振!
王寧安立刻又把肅貪行動推向了地方,他選擇5個行省,作為第一批嚴查的物件。包括河北,遼東,渤海,全都赫然在列。
地方的問題,比起京城還要麻煩。
京城再不濟,各個衙門互相制約,而地方上,往往都是平章事一人說了算,加上天高皇帝遠,在洛陽狗咬人就是新聞,可是在外面,人咬狗都不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