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病也就出在了這塊。
兩家煤炭廠,合併之後,資本額還不到15萬,如何能從一大堆的公司之中,脫穎而出,拿下了500萬國債的份額?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們只交了百分之一的手續費,也就是5萬元,後續的金額一致拖到了半年前,才陸續補上。
有人要問了,這不是補上了嗎,還用得著窮追不放嗎?
當然用得上!
要知道,中間將近一年半的時間,他們無償佔有495萬國債,能進行多少投資?又賺了多少錢?
假如他們投資出現了虧損,沒有賺夠錢補窟窿,豈不是說朝廷要承擔風險?
而且這個國債承銷過程,說穿了,就是空手套白狼,蛇吞大象!
蘇頌得到報告之後,簡直氣炸了肺。
他立刻召集所有宰執重臣,齊集政事堂,雖然他的任期要到了,但畢竟還是首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出來的話,那可是一言九鼎!
“諸公,這個案子暴露出嚴重的問題,我們有那麼多的機構,查百官的貪墨,查各種商業稅收,刑名案件……唯獨對銀行系統,是疏於監管的,甚至是嚴重不作為!幾百萬的款子,隨隨便便就被拿來到處濫用,這樣的案子還有多少?我認為必須立刻查清楚,涉及到什麼人,都不能姑息養奸!”
章惇立刻道:“蘇相公所言極是,一直以來,金融體系都相對獨立,裡面的情況外人一點也不清楚,現在終於讓我們發現了問題。那就不能視而不見,我認為應該讓皇家銀行和審計司牽頭,全面整頓金融,對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發現一件,嚴懲一件,不拿出幾個腦袋祭旗,這股歪風就遏制不住!”
他的話很快得到了呂惠卿、曾布、蘇轍、韓宗武等人的附和,最後大家夥把目光都落在了司馬光身上。
被這些人瞧著,司馬光彷彿渾身都不自在一樣!
他切齒咬牙,無比痛恨,卻也十分無奈。
誰讓自己用的人不爭氣,留下了這麼大的把柄,弄得他想說話,都沒有辦法。而且司馬光也清楚,這要是開始整頓金融,那就是血雨腥風啊!
章惇和呂惠卿根本沒安好心,或者說,以前低估了這兩位師弟的功力。
他們一旦決定反擊,攻勢就是一波接著一波……從議政會議,到呂誨的案子,再到整頓金融,接下來還不知道他們有多少手段沒使出來!
但是有一點卻很肯定,目前司馬光和理學的勢頭完全被壓住了。
隨著各地更換官吏,許多省份的平章事都落到了新政學會門下,即便不是新政學會的嫡系,也是那些素來清白能幹的循吏。
理學和司馬光的勢力都在快速衰退當中,還有更可怕的,就是議政卿這一塊,理學那邊預估很難超過20人,而司馬光的部下,或許會不足10人,也就是說,他們兩方加起來,還不到三成。
以如此兵力,如何能抗衡如狼似虎的新政學會?
司馬光真的後悔了,他發動太早了!
想想吧,議政會議剛剛成立,有關遺産稅的時候,他還是站在新政學會這邊的,他們擁有碾壓的優勢。
但司馬光漸漸發現,如果扣除軍方的代表,新政學會戰鬥力不強,掌控輿論的能力也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