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倭國為例。
原來的人口不到600萬,連續戰亂,死掉了150人,另外有200萬被販賣充作奴隸,其中青壯有150萬。
換句話說,倭國的男子幾乎不是死掉,就是成了奴隸。
至於剩下的女人,基本上都被娶光了。
從某種程度上,倭國已經消失了,只等時機成熟,建立行省,也就是了。
什麼叫廢奴?
根本是沒有奴隸可用,沒有人力和榨取!
說白了,就是一塊骨頭啃幹淨了,再換另一塊更肥的而已。
倭國、高麗、渤海,這都是小菜,而印度才是真正的大餐,十足奢華的那種!
按照呂惠卿的做法,根本廢除不了奴隸,相反,還會增加許多,只不過是變成了天竺奴隸而已!
朝三暮四,說的就是他們!
這不是什麼費心思的事情,司馬光相信任何人都能聽明白。
真正的問題是這些人雖然能聽明白,卻還願意替呂惠卿搖旗吶喊,讓司馬光很是不舒服。難到姓呂的已經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了?
若是這樣,接下來的朝局,又該如何應付,真是費心思啊!
不管多聰明的人,一旦陷入了權力計算,都會變得愚蠢而又鑽牛角尖。
司馬光就是如此。
他所有的心思都盯在了首相的更替上面,他想打消師父的疑慮,獲得王寧安的支援,他想阻止蘇頌繼續留任,他還想拉到足夠的支援……可是司馬光沒有注意到,他的這些算計,無一例外,都是為了自己一個人。
大宋的全域性,工業發展,甚至是新政學會,他都排在了後面。
是!
呂惠卿的法子有掩耳盜鈴之嫌。
可眼下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理學那邊天天批評,民間輿論也有壓力,一點對策不拿出來,豈不是屍位素餐?
可真的要廢掉奴隸,在場又沒有誰能接受。
畢竟整個工業還處在初步發展的階段,還有許多困難的鐵路建設沒有完成,各地的農場莊園,工作勞累,無休無止……這些事情,要是沒有奴隸,而高價聘用大宋子民去做,很多工廠都要關門,莊園也維持不下去。
有些時候,掩耳盜鈴也是很不錯的辦法。
糊弄一時算一時。
等再過一些年,工業發展更成熟,利潤更高,或許就有辦法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