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趙禎送給王家的就是船隻!
一共十艘海船,最小的約合後世300噸左右,最大的一艘有800噸。
這十艘船隻都來自密州,也就是三伯王良瑾昔日經商的地方。
密州的位置大約在青島附近,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商貿繁榮,各地商人不計其數。只是由於走私猖獗,加上遼國的原因,密州市舶司時而鬆懈,時而嚴格,起起落落,波動非常大。
近幾年因為西夏崛起,西北壓力巨大,物資緊缺,價格飛漲,為了防止物資外流,密州的管理空前嚴格,弄得好些海船都沒了用武之地,只能停靠在碼頭,忍受風吹日曬。
王寧安利用兩個月一次向趙禎彙報的機會,仔細介紹了對新城的構想,他只想得到許可就行。
哪知道趙禎一連看了三遍,把關鍵的東西都刻在了腦子裡。
“災民的希望在新城,新城的希望在捕鯨!”趙禎睿智地洞察了要害,他感嘆道:“朕躬德薄,無力救濟子民,可是朕也不能袖手旁觀,捕鯨需要船隻,需要床子弩,陳伴伴,你去想辦法,把宮中名下的船隻撥給王家,再給賈昌朝一道命令,讓他拿出二十架床子弩給王家……還有,王家不是希望有一座弓弩作坊嗎?朕答應他們,朕還答應他們增加一座軍械作坊。告訴王良璟,替朕好好保護災民,不許有閃失。”
船隻到了,王良瑾跑到船上,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樂得巴掌拍不到一起。
“寧安,至少八成新,這船可真結實,也夠大。”王良瑾拉著王寧安到了甲板上面,躊躇滿志道:“看見沒有,前後各裝一架床子弩,這麼大的船隻,能一次裝兩頭長須鯨。寧安,我準備在船艙裡面,就初步分割鯨肉,提煉鯨油……”
說起來上次出海,也算是王良瑾幸運,他們沒走多遠,就碰到了鯨魚,而且大塊頭兒還沒有防備,他們輕松帶回了兩頭鯨魚。
以後經常出海,運氣就不會一直這麼好。而且鯨魚也會學聰明的,他們必須出海的時間更長,航行的海域更遠,同時危險也更大。在新城規劃船廠,就是為了這個做準備。誰知道趙禎直接送來了十艘大船,讓王寧安的計劃大大提前。
經過十天的趕工,床子弩裝好了,三伯也招募到足夠的水手,帶著所有人的期待和祝福,他們再度楊帆出海,追蹤鯨魚群去。
……
同樣是救災,和滄州這邊成果斐然形成鮮明對比,夏竦實在是乏善可陳。
相比之下,夏相公更關心六塔河,只要修通了六塔河,把黃河水引回故道,重新恢複天險,保護京師,他就是拯救大宋的功臣,至於那些想掀翻自己,取而代之的後輩,做春秋大夢去吧!
老夫也是你們能算計的!
隨著六塔河工程的快速推進,夏相公信心十足。
偏巧在這時候,王寧安弄出了一個捕鯨救民的戲碼,歐陽修、晏殊、包拯、餘靖,這些人都跟著搖旗吶喊,大造聲勢。說什麼救災之功,天下少有。
放屁,統統都是放屁!
不就是幾十萬老弱婦孺嗎?就算不救又能如何?
當務之急是黃河,是關乎大宋社稷安穩的天險,連輕重都分不清,還裝什麼憂國憂民。
夏竦鄙夷這些人,可是當趙禎賞賜包拯,送給王家十艘大船,卻沒有給夏竦任何安慰,聖意昭然!
陛下是責怪自己,救濟災民不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