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易折網登入入口> 第189章 ,/.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9章 ,/. (3 / 3)

特別是張介賓,還勝過陳實功一次,也沒覺得他有多特殊。

可眾人細想,又覺得確實如此,陳實功的外科水準很高,只是先前在一體堂,找他看病的有一半都是內科病。而陳實功的內科水平也就和他們差不多,加上大家都重內科而輕外科,也就沒覺得他有多厲害。

可若將外科提高到與內科同等高度,那陳實功現在都有醫中大家的風範了。

“我們幾個老傢伙都深信,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也許過不了幾年,毓仁就能開宗立派。沒想到啊,太醫院改組短短六年,就有這樣一位不世人才出現。真是外科之幸,太醫院之幸!”

龔廷賢說著說著,也忍不住感慨起來。

六年前瘡瘍、金鏃兩科合併為外科後,一直沒有什麼那得出手的代表人物,哪怕到現在,外科的吏目,也是其他科中比較擅長外科這方面的一人調來的。

那人正是朱國祚之父,太醫院吏目朱儒。

兩科也不是沒有專業人才,可能勝任吏目的一個沒有。改組之前太醫院十三科,只有四個吏目。基本是都是大方脈、婦人、傷寒、小方脈和針灸這五科裡出的。兩百年來其他九科不是沒出過吏目,但出的太少太少。

這也是徐春甫、楊濟時那麼想舉薦陳實功的原因,外科太缺專業人才了。如果按名醫等級來評分,全國或許有數萬外科人才,可能達到司級以上的鳳毛麟角,大都侷限在府縣,甚至更低一級中。

兩百年來,外科成就最大的是薛立齋,不過薛立齋本人的最大成就還是在內科方面。只是在外、婦、兒、眼、口齒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另一個代表人物沈之問,是麻風病專家。qqne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專攻外科的大家。明代的外科成就都在晚明取得,在隆慶五年太醫院改組之後,而陳實功是最具代表的一人。

今日的名醫評級,很快傳遍了太醫院十一科。然後眾人紛紛開始給自己大家都評級起來,經過數日的討論修改,一份完整的新生榜單新鮮出爐,得到了大多數人的一致認可,算是取得了公認。因為這榜單參考了錄取名次,相當於是師生共同認可。

太醫院十一科名醫榜單:

府級大夫:陳實功外科)一人。

州級大夫:劉汲、方應時、趙臺鼎婦人)、俞堯日婦人)、湯性魯、周宗嶽、孫出聲針灸)、王廷輔小方脈)、張吾仁傷寒)七人。

縣級大夫:張介賓、鄭暉針灸)、劉夢松、鄭誼、劉宇小方脈)、黃樸傷寒)、楊惟正傷寒)七人。

鄉鎮大夫:李先芳、張昶、鄭郊針灸)、申相傷寒)、湯顯祖針灸)、程應寵小方脈)等四十四人。

一共上榜六十一人。

喜歡醫者晚明請大家收藏:()醫者晚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