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曾經看過一部由唐耀星創作的漫畫《無限分裂的我》。
漫畫中主角在不停地自我分裂,産生了一個個相似有不同的人,他們擠滿了世界,時而爭吵,時而互毆,時而歡慶,但每個“我”,都能借由另一個“我”認清自己。
漫畫最終給出的解釋是,大腦的基礎思維是個有各種各樣指令構成的指令集合,每當要做一項決策,都要擯棄和壓抑與當下決策無關的選項。為此在形成自我的過程中,扼殺了其它自我。
而那些被扼殺死的自我並沒有真正死去,他們仍存在於腦海中。因為他的呼喊過於強烈,形成的腦電波與平行時空的自我呼應,當每一個自我以幽靈態分裂出來時,其它自我受到感應,如雨後春筍一樣分裂出來。
陶陶想,如果她也能召出這麼多個自己,大夥一起去天平那頭向仙女借法力,是不是能成功呢。
因此她向自己施法,把把柄術作用於靈魂。
每個陶陶醒來後,得知陶陶的計劃,便開始想辦法拉出另一個自己。
就這樣幽靈態的陶陶越來越多,她們嘰嘰喳喳、吵吵鬧鬧,彷彿魔法市集。
原初陶陶不得不用魔法廣播公佈,召集大家來的意圖。
可一部分陶陶不同意了,憑什麼要犧牲自己拯救世界,何況即使犧牲了,世界也不一定得到拯救。
另一部分說,這是為了練成快樂魔法必要的試驗,難得機會。
好幾波陶陶吵得不可開交。
原初陶陶召集願意去的陶陶跟自己一起行動,卻被反對派陶陶阻止。
她們覺得有義務阻止自己送死。
最開始分裂出的陶陶問原初陶陶,“即使我一個人也無法達成共識。一群人真的能達成共識嗎。”
原初陶陶嘆氣:“在這個問題上,一群人和一個人是一樣的。”
“那麼要按辯論贏的那一方的想法行動,還是戰鬥贏的那一方。”
原初陶陶:“事以至此,我只能講個故事了。大家請聽我說,此地有個蝴蝶傳說……”
陶陶一邊講故事,一邊施展夢境魔法,最後讓所有人安靜下來,欣賞美麗蝴蝶的夢境。
相信有那麼一個地方,人人可以無礙地互相交流溝通,激發彼此的思維潛力,共建美好與界。
最後大部分陶陶達成共識,一起來到魔法借貸空間。
仙女問:“你們都要賭上性命?”
陶陶們回答:“不,我們賭上夢想。相信快樂魔法必然會給人帶來歡樂的信念感,是我們的魔法核,如果我們失去這個夢想,所有陶陶將失去法力。我們賭的是三萬六千個世界,所有魔法師陶陶的法力核。”
仙女笑了:“你這是在卡bug,自設夢想,自我召喚,自我催眠,自我為注。”
陶陶們問:“請問,賭注成立嗎。”
“恭喜你,陶陶,你獲得了所需的超強法力。願你血條飽滿,藍條報表,計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