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對頭 (3 / 3)

ai說的話越來越好聽,越來越像個人,最終成為人類的裁決者。

世界和平過度。

真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陶陶在“快樂劑”的影響下,願意相信這就是真相。

可藥劑總會失效的,剛清醒她就驚出一身冷汗,所歷種種不過幻夢,現實是,面前兩個又打又罵,各自捍衛自己的主張,一個聲稱糯米團是思想之源,一個主張洗腳能提升人的感知能力,各自聲稱自己看到的才是正確的,對方不過是這個美好世界的破壞份子,必須清除和絞殺。

明明是不搭邊的兩件事,兩人全武力開轟,鬧得不可開交,吵得陶陶頭痛,她用魔法阻止兩人繼續打架。

架是勸住了,但雙方仍在叫罵,罵的內容已經跟心中的主張無關,純粹是為了瀉火而互相詛咒。

這是“快樂劑”的副作用嗎?

她遮蔽了一人的聲音,聽不見聲音的人最終迷茫地離開。

她跟著那人返回居住地。

那裡貧瘠,空洞,只有一張床,一個洗手間,一臺投屏電腦。食物是工廠裡培養的微生物。

這是某個人的生活,亦是群居於此千千萬萬貧民的生活。

他們像工蜂一樣居住在窄小的巢穴中,生活是吃喝拉撒睡,以及乏味單調的標註任務。

人類的大腦無法忍受如此枯燥乏味的生活,所以他們需要“歡樂劑”。

這玩意兒類似□□樂,刺激多巴胺分泌,給人帶來愉悅和興奮感。

因為每個人的興奮點不一樣,當無法和他者達成共鳴時,愉悅感被壓制,因此奮起反抗,努力表達。這些情緒訊號回饋給ai,讓ai覺得這樣可以提取更多有關人類的資訊,再次

加重了人跟人之間的分化。所以才造成亂哄哄的吵鬧景象。

陶陶把自己的結論告訴雲遊者,雲遊者認為應當讓貧民多學習,學會理性思考,體會思考的快樂。而學習的過程大腦為了補償疲憊,會自動分泌內啡肽,內啡肽可以緩解壓力,令人舒適平靜。

陶陶覺得雲遊者的話有一定的哲理。卻很難在實踐中得到應用。畢竟這需要透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達成。而貧民早已被生活折磨得疲憊不堪,不像雲遊者天生擁有食物和各種方便物資,可以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雲遊者提出到富人區,竊取被封禁知識,把真知注入快幹就幹,潛入富人區,把真知注入到快樂劑生産流程中。

他們滿心期待著改變世界,結果所有注入歡樂劑的人,都産生嘔吐、眩暈、疲憊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怎麼回事,是他們的流程出了問題,還是富人們藏起來的真知有問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