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怕身份暴露,什麼表字一概不說,唐朝沒有表字者大有人在,也不奇怪。
狄仁傑鄒眉,眼神不經意掃過李治和王伏勝的臉頰,道:“沒見到?”
李治點點頭。
魏元忠嘆道:“怎麼可能,明明見丫丫跑入前廳,怎麼會不見了呢?”
狄仁傑也嘆道:“你我二人還是到別處找找,這小丫頭別跑丟了才好。”
說罷,也不在前廳繼續尋找,拉著魏元忠就直接出了前廳,惹得魏元忠一臉的怨氣,一出門,就對狄仁傑道:“懷英,丫丫乃是先生膝下獨苗,若出意外,你我愧對先生傾囊相授之恩啊。”
“我知道。”狄仁傑點點頭,見離開前廳已遠,這才壓低聲音道:“剛才前廳那華服年輕人在說謊。”
魏元忠訝道:“說謊?”
原來高月早上跟著二人學習四書五經,兩個大儒,文化水準那是一等一的高。
可高月是個孩子,需要的是啟蒙教育,而且二人對教育兒童一竅不通,教書育人的水平,連上河村村學裡的夫子都不如,高月聽得雲裡霧裡,學習一吃力,就厭學,乘著二人討論學問,溜了號。
狄仁傑和魏元忠發現的時候,自然追了出來,就有了前面的一幕。
魏元忠經過狄仁傑提醒,咬著牙憤憤道:“如此小人,某去揭發他。”
“且慢。”狄仁傑慌忙攔住他,繼續道:“那華服年輕人身旁跟隨的中年人,面白無鬚,右手虎口靠近拇指一段生有老繭,定是常年手握拂塵之故,若某沒看錯的話,這中年人定是宦官出身,而高悅就藏在華服年輕人身後的長案之下。”
宦官分兩種,一種是皇宮中的宦官,另一種是東宮、王府中的宦官。
東宮是不可能了,現在的太子才十歲,這華服年輕人當然不可能是太子,也就是說,這華服年輕人有可能是某位親王。
不論是狄仁傑和魏元忠,二人都沒想到高宗會微服私訪,來到一個縣男的家中。
二人吃驚之餘,不約而同的冒出疑問,這來訪的“王晉”為什麼會幫著高悅哄騙他們呢?
……
李治用手指敲敲長案,道:“喂,娃兒,你可以出來了,尋你的二人已經走遠了。”
長案下的高月聽到這話,這才爬出來,而後朝著李治小大人一般作揖行禮。
一個女娃學男人作揖行禮,這讓李治頗為好奇,只聽高悅堅定的道:“阿耶說‘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你剛才幫了丫丫,丫丫也要回報你,你說,你有什麼要求,丫丫只要能做到的,一定回報你。”
李治有些懵逼,感到自己有些吃不消了。
如果這番話是個成年人說出來,他絕不會吃驚,可他面前的女娃只有四、五歲,居然也學君子“知恩圖報”?
這高家怎麼什麼都奇怪,大人、小孩都有些超脫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