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這兩副字價值幾何?”高升掏出錢袋,準備付錢。
“郎君白送村民饅頭品嚐,這兩副字老朽也白送與郎君了。”長鬚老者意氣風發的哈哈笑道,“就是郎君那叫‘饅頭’的點心,送幾個與老朽一品即可。”
“這如何使得……這不好吧……小生怪不好意思的……”
高升心裡竊喜,表面上還得做做功夫,為難一番,手中的錢袋卻已經揣回衣襟之內。
高升的舉動全落長鬚老者眼中,長鬚老者笑得更歡了,嘴裡直道:“妙人”。
待高升拿了字,訕訕笑道:“小生還有一事,還請先生幫忙。”
“郎君還有何事?但說無妨。”長鬚老者看著他一臉的訝異,白得兩幅字不算,還有要求,這貨要求可真多。
“小生欲借先生家的窗板一用,不知可否?”
古代窮苦人家和做生意的鋪子,窗戶都是幾塊木板釘成,那種雕花的窗戶窮苦人家根本就用不起,做生意也不利於防盜。
而且這種窗板都是一塊塊推拉能拆卸的,白天開啟通風、採光,晚上再裝回去。
進書鋪的時候,高升就盯上了書鋪的窗板。
長鬚老者不知道高升借窗板來何用,也好奇,於是點頭道:“只要日落前郎君能送回來,這窗板可以借與郎君。”
得到長鬚老者的首肯,高升急忙施禮道謝一聲,而後到角落拿起一塊三尺見方的窗板放倒,再問長鬚老者找了些糊糊,將“一人一個,饅頭白送”的兩副大字貼在正反面,一塊簡單的廣告牌就做成了。
而後高升與長鬚老者告別,並答應第一鍋饅頭蒸熟了定送來給長鬚老者品嚐,最後扛起廣告牌,告辭而去。
此刻,村市裡已經人來人往,各種吆喝做買賣商販、老百姓雲集,前來趕圩的各村老百姓人山人海,村市一條街人滿為患。
高升扛著“一人一個,饅頭白送”的廣告牌,在人潮洶湧的村市裡異常眨眼,不用他吆喝,人群就紛紛看了過來。
可惜,這個時代老百姓能認識字的沒幾個,還是要吆喝才靠譜。
“山外青山樓外樓,俺
家饅頭就是牛,諸位走過路過的父老鄉親、叔伯嬸孃、郎君娘子,原價二文錢的饅頭,現在全白送,人人有份,一人一個,早來早吃,後來吃風……”
吆喝一起,就算高升聲音不大,老趕圩的村民和現場賣貨的貨郎及老百姓都看了過來,這麼有趣的吆喝還是第一次聽到。
“山外青山樓外樓,哎呦還挺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