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柱雖然不知道高升要做什麼營生,可是從小他對高升都是馬首是瞻,又有田氏的支援,他覺得高升的營生就算不能發家致富,高升也一定不會坑了他。
當吃到外焦裡嫩的煎饅頭,張大柱更確定了心中的想法,高升做的饅頭那麼好吃,就算賣饅頭那也是一門養家餬口的營生。
……
將高悅拜託給田氏之後,準備妥當的高升和張大柱,在清晨驕陽的沐浴下趕往上河村。
今日正好是上河村趕圩的日子,十里八鄉老百姓,和附近村莊的貨郎、工匠之流都會雲集在上河村。
上河村顧名思義,和下河村一樣,都是河畔的村莊,還是同一條河,只不過上河村在河的上游,下河村在下游。
上河村原來已有三百多戶莊戶,自從朝廷將上河村劃歸鄭王食戶範圍,鄭王府又遣來了一百父母莊戶。
現在的上河村,一共有五百多莊戶,在唐朝都趕上小縣城的規模了,屬鎮以上的級別,若不是上河村屬於鄭王食戶範圍內,恐怕官府早就設鎮來管轄。
村裡就有各式做小買賣的,還有鐵匠、瓦匠諸多工匠雲集,甚至還有酒肆、食莊這些消費娛樂場所。
臨近幾個村子的貨郎,十有八九來這裡販賣各式商品。
當然也可以去京城長安營生,可長安城路途遙遠,而且長安城內買賣營生,也不准你滿大街販賣。
長安城內販賣商品只能在東市、西市兩個市場,這兩個市場是長安城的兩個CBD中央商業區。
但這兩個市場,不到日中午後,市鼓不響,誰也不敢開張做買賣?
城外郊區農村的一個貨郎,辛辛苦苦趕到長安城,中午開市之後,日落之前就閉市,還得往家裡趕回,否則錯過時辰,連市坊都出不來,更別說出城了。
這是做買賣還是比腳力?
所以臨近幾個村子的貨郎,寧可一早來到上河村擺攤做小買賣,也不去長安城東、西兩市湊熱鬧,免得天色晚了歸不了家。
附近貨郎這種心態,也間接繁榮了上河的的村市。
高升和張大柱來到上河村,許多貨郎已經抵達上河村的村市擺攤設位,開張營業。
高升並沒有與這些貨郎搶黃金地段,直接帶著張大柱來到了位於上河村村市後的鄭王別院大門前,在一顆大樹下安營紮寨,而後讓張大柱挑來的物品一一擺出設攤。
“三哥,做營生不是在村市裡,跑這地兒誰來買咱的饅頭?”張大柱一臉疑惑的問。
“誰告訴你我要賣饅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