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單用老面發麵做出來的饅頭、餅、麵疙瘩這些吃食,都有一股老面發酵後的酸味。
放入小蘇打就可以中和老面發酵後的酸味,麵食蓬鬆,口感順滑。
小蘇打就是鹼,草木灰水中也有鹼,鹼中和酸這是中學的化學知識,只要不是插科打諢的學生都知道。
其實搞食用鹼有很多方法,比如石灰石,產量高,容易取材,奈何高升手裡沒有石灰石,更沒有提煉鹼的工具。
好在高升有自己的土辦法。
上一世,他學過製作鹼水粽子的流程,還親自試驗過幾回,每次送給妹紙吃,都讓妹紙吃得兩眼放光,恨不得連他都吞了才滿足。
每年端午前夕,南方農村人就喜歡包鹼水粽子。
取草木灰水,也就是鹼水,做灰水粽子,也叫鹼水粽子,這個方法還是咱東漢末年老祖宗發明的。
老祖宗用鹼水做粽子,高升用鹼水做麵食,觸類旁通,省了製作食用鹼的諸多麻煩。
當然,鹼的用途還很多,比如肥皂、香皂啊這類洗滌用品都是用鹼製作的,但此刻,解決肚皮溫飽才是最重要的。
高升懶得理會張大柱,草木灰提煉的鹼水已經涼了下來,他倒了一些鹼水,加了一些蜂蜜到黍米麵粉裡,和老麵糰一起和麵。
很快面就和好了,將麵糰放在盆裡,用溼布蓋住,剩下的就是等著麵糰在老面的作用下發酵膨脹。
等著麵糰發酵的過程,高升一邊清理那幾條魚,一邊琢磨著自己發家致富的門路。
堂堂的業務精英,要是不能憑藉本事在唐朝吃飽肚皮,還不如拿塊豆腐撞死得了。
“大柱,信不信你三哥?”高升目光盯著剩下的鹼水,忽然扭頭目光閃閃的問張大柱。
“咋不信你咧,俺小時候溺水,這條命都是三哥奮不顧身救的。”張大柱睜著眼睛,滿是疑問的看著他,心道三哥這麼會這樣問我?
“明日三哥帶你到上河村一趟,三哥有單發財的營生要做。你是三哥的兄弟,三哥發財怎麼能少了你的一份,你去是不去?”高升看著張大柱,笑問。
“這個……”關鍵時刻,張大柱漲紅著臉慫了,不過又急忙解釋道:“到不是俺不願意去,是家裡的莊稼正引水灌溉嘞,走不開。”
這個藉口,十分蒼白。
關中去年大旱,百姓欠收,今年卻風調雨順,灌溉不缺,雖是八月,可各家的莊稼,還不到親自引水灌溉的程度。
高升心裡知道張大柱找藉口的原因,無外乎是不相信他。
也難怪,前身本不是個省油的燈,否則怎麼會守著二十畝地,還混不飽肚皮?
從小張大柱就跟在前身後頭跑,自從娶了媳婦之後,田氏也看透了前身是什麼貨,對張大柱諸多管束。
接濟、吃白食什麼的可以,要讓張大柱跟他去瞎搞,恐怕田氏這關就很難過。
他也不怪張大柱猶豫,笑道:“行,你啥時候想賺點家用,跟三哥言語一聲就行。”
張大柱見高升不強迫他,頓時如蒙大赦。
你自己都窮到飢不擇食、寒不擇衣了,憑啥帶咱賺家用?
當然,這話張大柱只在心裡想想,卻並不敢當著高升的面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