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倭國那裡發生了這一系列的變故,但誰也無法保證,德川家族會不會出現豐臣秀吉般的人物,再次進犯朝鮮,而在庫頁島駐軍,就是最好的防範之策,一旦倭國軍隊進犯,駐軍就能發揮難以想象的重要作用。”
......
此刻,相比於霍維華的觀念,更加的注重防守,乃是從防患於未然的層面上考量,而崇禎思考的角度,就要更加的主動,更像是一種未雨綢繆,更加地傾向於主動出擊,到日本本土作戰。
確切來講,是想將日本納入大明的版圖之中,一勞永逸,永遠地解決問題,而非是一味地被動防守。
至於霍維華所講的對建奴的牽制,崇禎根本就是不屑一顧,並沒有放在心上。
如今的建奴,也就是更名之後的滿清,已經不復以往,早就孱弱不堪了,國力日衰,不過是一個偏安一隅的末流小國,根本就不能對大明造不成絲毫的威脅,要想將其兼併了,以大明今時今日的軍力和國力,根本就是不費吹灰之力。
尤其是天花爆發之後,隨著女真人的人口銳減,建奴將會更加的孱弱,更加地不堪一擊。
因此,看到孫元化的奏摺那一刻,聽著霍維華的這一番言語之時,崇禎一心想的都是,什麼時候大兵壓境於日本本土,也來一個什麼東京之類的大屠殺!
畢竟,後世的“崇禎”,也就是穿越前的那個自己,也是一個憤青,也有著家國情懷,為那些死難者報仇。
當然,現在這個時候的東京還不叫東京,而是江戶。
日本,江戶。
德川幕府,客廳之中,如今德川家族的家主德川家光,跪坐在那裡,對面盤坐著的正是朱舜水,乃是大明使團的正使,旁邊蹲著的就是鄭彩,也就是鄭芝龍的養子,負責翻譯事宜。
經過一番的寒暄過後,感覺氣氛還算融洽,朱舜水這才直奔主題,說出這次的來意,由鄭彩來翻譯,畢竟,跟著鄭芝龍多年,主要負責經商方面,鄭彩當然會日語。
“大將軍,此次出使貴國,就是了為了我大明將領鄭芝龍的妻兒,將其接回國,只要將軍答應,行使方便之門,你我兩國的勘合貿易,可以予以一定的放寬限制,由原來的十年一次,變為一年一次,而商隊也不會再有規模和人數的限制......”
在大廳之中,不僅僅只有兩人,還有作為作陪的諸多日本藩主,來自於日本各地,全都是要到江戶參拜將軍,也就是德川家光,按照慣例,要在江戶居住一年,然後才能回到藩內,也就是封地,一年之後,還要回到江戶參拜,如此迴圈往復下去。
而且,即便是回到藩內,也要將親屬留在江戶,作為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