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此言,周道登那爬滿歲月滄桑的面容之上,緊張的神情,明顯為之一鬆,緩和了許多。
“謝主隆恩!”
崇禎輕嗯了一聲,以示回應,沒有再理會周道登,而是轉移目光,放到了神情有一些呆滯的李邦國身上,爽朗地又說道:“李愛卿,朕也準了你的這個奏請,日後再選拔內閣輔臣之時,相應的官員,不必有在翰林院當編修的資歷。”
“謝——主隆恩——”
李邦國雖然失神,隨著崇禎的目光投來,還有那爽朗的話語,很快就清醒了過來,連忙百姓,只是話語顯得有一些結結巴巴,手足無措。
這個時候,崇禎的心情可謂是大好,就好像治好了許多年的一塊心病,一個頑疾,全身心都是猛然一鬆,目光更是緩緩轉移,不斷地掃視著兩人,那爽朗的聲音再次響起,迴盪在大殿之內,李邦國和周道登的耳畔。
“李愛卿的這個奏請,說白一點,其實就是在暗示朕,大量的新科人員,中第之人,並沒有讓他們施展抱負,發揮他們的個人才能,為百姓服務,卻在翰林院空耗青春,浪費大好年華,去修撰那些什麼所謂的書籍。”
顯然,崇禎的這番話語,很是出乎兩人的以外,更是將他們弄糊塗了,雖是順著李邦國的話語說得,看似是有感而發,卻又是那麼的突兀,使得他們摸不準崇禎的心思。
“說實話,朕也討厭這樣的做法,人生不過寥寥數十年,這麼多驚才豔豔,已經是十年寒窗苦讀了,中舉之後,除了一部分人之外,可以到地方擔任一地知縣,其中的精英卻是在翰林院虛度光陰幾年、十幾年,委實太過於浪費了。”
“那麼多的青年才俊,那麼多在讀書人之中拔尖之輩,正是發好年華之時,也是滿懷激情之際,想要為國家拋撒一腔熱血,卻還是要研究學問,直至磨滅了這種心性,成為了官場上的老油條。”
“到了最後,那種屬於讀書人的骨氣和驕傲,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等等,早就被磨滅殆盡,只懂得爾虞我詐,只想著爬到更高的位置,卻早就忘記了本心。”
......
誰不是從十幾、二十多歲走來,誰沒有年輕過,誰沒有那種意氣風發、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那種豪邁,那種豪情壯志,併為此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這一刻,聽到崇禎的這番話,周道登和李邦國都是頗為觸動,他們都是讀書人,也都是按照正常的仕途,一路走來,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也曾這樣空耗青春十幾年,碌碌無為。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