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村長、縣長、市長之類的官稱,就不是那麼讓人感覺良好了,總是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只要想起這個官名,亦或是見到相應的官員,就好像不斷的在提醒,人家是此地最大的,頗有以權壓人的味道。
因此,命名這些官稱之時,不管有沒有這方面的意思,就等於進行了相應的定性,所謂的村長、縣長之類的,就是高人一等,已經站在老百姓的頭上。
否則的話,又怎麼對得起“長”這個字?
李邦國越說越興奮,越說激動,說到動情之處,更是手舞足蹈了起來。
“而且,皇上,臣以為,不僅要賦予百姓的這種權利,可以正常的信訪,官員也應該享受這種權利,可以舉報自己的上司。尤其是實名制舉報,只要得到了證實,查實以後,舉報者可以頂替上司的職位,直接升遷。”
“如此一來的話,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因為私心,想要爬上更高的職位,都可以最大化地避免相互包庇、相互隱瞞罪行的可能性,吏制也能更加的透明。”
“這種近乎於背後說壞話的舉報方式,雖然有所欠妥,缺少一種光明磊落,但對一個國家來講,尤其是像大明這樣的大國,反而是一種光明磊落的行為,乃是一種大義的表現,對國家的大義。”
“畢竟,包庇同僚,隱瞞上級的罪行不報,反而是對國家不利,反而是最為令人不齒的行為。”
“李愛卿,說得不錯,正合朕的心意,朕也是如此想得。”
崇禎聽得連連點頭,神情愈發的興奮,忍不住地讚歎了一句,進而又補充道:“雖然這個方案不能全面實施,也不能全部付諸於行動,但其中還是有著許多可取之處,可以應用實際之中。”
“就拿這個官員的滿意度來講,雖然一道、一府、一州或一縣的老百姓,不能全部來打分,卻可以由那些百姓代表代替,進行投票。”
“還有就是,對於官員的考核,同僚與下屬,也能對相應的官員進行滿意度打分,一樣也是可取,只需將其匿名就行,也能避免相應的記恨。”
“是的,皇上,臣也是這一點~”
李邦國輕輕點頭,附和了一句,就在這個時候,似乎想到了什麼,進而又說道:“而且,皇上,臣還以為,朝廷還應該廢除一個慣例,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喔~什麼慣例?”崇禎適時地問了一句,滿臉的好奇之意。
“皇上,是這樣的,臣以為,以後再選擇內閣輔臣之時,不應該對相應的官員有這麼一個附加條件,必須是翰林院出身。”
“喔~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