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相比於皇宮的龐大開銷,每日的花銷動輒就是數百、上千兩,周皇后節省的那些銀子,就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了,反而給人一種斤斤計較的感覺。
有著歷史學家的靈魂印記,崇禎的腦海裡浮現出了許多歷史資訊,思索之下,忍不住地聯想了起來,有了某種大膽地猜測。
最為關鍵的是,根據歷史記載,朱由檢一生之中,直至自殺於煤山的那顆歪脖子樹上,一共有七子六女,其中四子四女夭折,如此之高的死亡率,莫說是帝王之家,就算是放到尋常百姓人家,也是極其罕有的,絕對是一件怪事兒。
而且,還有一點讓人心生玩味之意,不禁琢磨了起來,八個夭折的子女之中,田貴妃所生的孩子就佔了一半,而又以周皇后的孩子,成活率最高。
到了崇禎年間,可不同於天啟的時候,可不存在宦官專政的問題,也沒有像客氏這樣的人物,而周皇后又是一國之母,統御後宮。
如果將這一切的一切,諸多資訊聯想到一起,再去想周皇后的話,就著實可怕了,讓人有一種脊背發涼的感覺,實在是可怕。
雖然沒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證明,但種種跡象都指向了一點,周皇后最為有可能,是那個幕後黑手,在暗中推動著這一切,導演著這一切。
而且,在朱由檢準備自殺之時,從周皇后的表現來看,並不失梟雄的氣質,陪伴朱由檢的過程中,也有睿智與聰慧的地方,那份不時地輔佐,頗有武則天一開始的氣質,與李治相處的初期。
容不得崇禎繼續深想下去,隨著張彝憲那近乎於呼喚的提醒,所有的思路都被掐斷,猛然清醒了過來,腳上的速度也隨之加快了幾分。
“皇上,承乾宮到了~”
“嗯,朕知道了。”
整個過程中,張彝憲始終都跟在崇禎的身後,保持著相同的速度,也放緩了步伐,隨著崇禎的氣息變化,他的心裡也是起起伏伏,有著莫名的緊張感,由一開始的好奇,皇上那高興的情緒怎麼沒有了,沒有了那種興沖沖的急切感,再到後來的越來越冰冷。
跟在身後,雖然看不到崇禎的神色變化,但張彝憲也能想象得到。
漸漸地,張彝憲明顯的感覺到,隨著崇禎的步伐放緩,這位年輕帝王的情緒,別看很平靜,但情緒卻是一波三折,變化的幅度非常之大。
在那麼一個時間段,某個時間段,張彝憲敏感地察覺到,崇禎的身上迸發出一股凌厲的氣機,極具有壓迫感,讓他產生了一種心悸的感覺。(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