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皇上——”
“畢愛卿,放心吧~”
畢自嚴唯唯諾諾地還未說完,就被崇禎給打斷了,後者隱隱有一些不耐煩之意,進而又不無解釋的補充道:“而且,注意了,朕只是說關稅提高到五成,又不是大明的所有商稅都是十抽五。”
“好吧,皇上,臣明白了。”
顯然,儘管有著崇禎的幾乎於解釋之言,畢自嚴明顯還是有一些不相信,心裡很是惴惴不安,,實在是,古往今來,尤其是大明的最近幾個皇帝,可沒少幹這樣的事情,對商人抽取重稅,以充實國庫。
聽著畢自嚴有氣無力地回答,崇禎當然知道,對方的懷疑,對自己的不信任,但崇禎也沒有再解釋什麼,他自己心裡很清楚,對於那些洋人徵收的關稅,莫說是十抽五,即便是更高,也不可能擋住他們對中國商品的熱情。
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尤其還是明末時期的歷史學家,“崇禎”對明末時期的中國經濟,還是有著極深的研究,特別是那些洋人,獲利之豐,堪稱暴利!
否則的話,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洋人商船集中於東南沿海,不擇手段地也要買到中國的貨物,販買到本國。
先不說歐洲與亞洲的金銀兌換比例差別之大,往往是將近兩倍,單單是那些洋人將中國商品運到本國,轉手的價格都是翻倍,甚至於三倍、四倍,還有可能更高。
獲利之高,超乎想象。
何況,往來於東、西方的那些洋人,自有經營之道,精明得不得了,尤其是在套匯方面,利用東、西方在金銀之間的兌換比率不同,更是從中大賺一筆。
比如說,以當時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廣東的金與銀的對比價不過是一比五點五或者一比七,而西班牙的金銀兌換比例卻是一比十二或者一比十四。
兩倍之差啊~
因此,不說別的,就算是洋人將銀子拿到中國,就已經是獲利了,還是翻倍!
所以說,有著後世的記憶,比其他人更加了解這個時代,崇禎自信,莫說是將關稅提高到五成,就算是再高一些,達到七成,那些洋人也是穩賺不賠的,獲利依舊豐厚無比!
當然,不知道這些的畢自嚴,依舊會心焦無比,心中覺得,崇禎走了一步臭棋,幹了一件殺雞取卵的事情。
不過,莫說崇禎沒有看出畢自嚴心中所想,就算是看出了,也不可能解釋什麼,將那些事情告訴畢自嚴,實在是,如果將這一切都告訴對方,即便是畢自嚴相信都是真得,還是委實太過駭人~!
畢竟,這麼詳盡的資料,具體的資訊,恐怕就連那些洋人本身知道的也不多,而崇禎卻知道的這麼清楚,這麼的瞭解,這本身就太過駭人,絕非人類所能做到的。
非人力所能及,不外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