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很清楚,若是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這將會意味著什麼?
皇權將會不斷地上升,直至完全壓制他們手中的權力,而憑著在軍中的威望,憑藉《烈士法》這一法令,皇上完全可以將自己的威望推向頂峰。
若是放在以前,文官集團對武將有著絕對的壓制,使得後者不得不低頭,成為依附的存在,自然而然地,軍權旁落,為他們這些文官所實際掌控。
平時,將領統帥軍隊,那些最底層的兵卒,地位不顯,只是炮灰的存在,朝廷的權力再如何的更迭,不管是誰當權,是誰上位,對他們幾乎沒有絲毫影響。
打仗之時,依舊是炮灰;無仗可打之時,只能拿著那微薄的軍餉,還要經常面臨著被拖欠,最為惡劣之時,還有可能餓肚子。
即便是大戰在即,也有可能存在這種情況,糧餉短缺!
所以,以前的時候,對於這些兵油子而言,他們不在乎王朝的更替,也不在意哪個黨派上位,在意的只是那微薄的餉銀,能否順利拿到,能否吃飽肚子,不捱餓。
然而,換了一個皇帝又一個,東林黨與閹黨輪流得勢,相繼掌權,他們這些毫無地位的兵卒,隨時都有性命危險,處境卻沒有絲毫的改變,反而越來越不好。
從餉銀微薄,再到拖欠餉銀,最後就是糧餉短缺,不僅沒有銀子拿,還要時常餓著肚子,即便如此,還要硬著頭皮去打仗。
可是,現在都變了,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不僅他們的頂頭上司,那些武將的地位得到提高,就連他們這些最底層的兵卒,也跟著沾光,生存的條件與環境也在不斷改善,幾乎是一天一個變化,一個又一個利好訊息傳來。
先不說那些惠軍的政策能否長久,單單是糧餉不再拖欠,每月足額髮放,不時地還能改善伙食,就足以讓他們興奮不已,前所未有的感覺滿足,可謂是幸福滿滿。
因此,在這些最底層計程車兵之中,崇禎的威望極高,他們對皇上充滿著感激之情,忠誠之意,也隨之越來越強烈。
不難想象,隨著《烈士法》的風波愈演愈烈,皇上要是操弄這件事的話,進一步地壓制他們這些文官,就算逼得他們不得不起兵造反,或許有一些將軍會跟隨,但那些最底層的兵卒,可就很難說了。
最大的可能還是,臨陣倒戈,反戈一擊,那些將軍難以掌控自己的軍隊。
畢竟,這種情況又不是沒有過。
腦海裡不斷盤旋著這些想法之時,對於霍維華所講的那些內容,屋子裡的眾人不是不知道,不是沒有過了解,相應地,他們還很清楚。
可是,親耳再次聽到,又是另一回事兒,就像被重複強調一般,心裡甭提多不是味兒,分外的難受,猶如被掐住脖子的鴨仔,懸在了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