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屋子裡的眾人恍然了,明白了崇禎的意思,對於軍人,尤其是那些戰死的軍人,除了相應的撫卹金之外,還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援,並不是直接給錢,並不是朝廷為他們贍養父母與子女。
簡單地一點來講,就是讓那些遺孀的日子好過一些,讓那些戰死的將士能夠名目。
當然,這些優惠政策有一箇中心點,那些想要獲得減賦的家庭,比如戰死將士的兄弟姐妹或父母,就必須照顧好烈士的子女。
否則的話,如果其中有什麼弄虛作假,或者對烈士遺屬並不好,懲罰的力度也是相當嚴重,莫說是尋常百姓家庭,就是權貴之家,也很難承受其中的後果。
幾人聽得連連點頭,滿臉的興奮之色,驚喜於崇禎的這番言論和觀點,對其愈發地敬佩和折服。
雖然都是同齡人,年歲相差不大,但看向崇禎的目光卻是不一樣了,根本就是在仰視,心裡有一種錯覺。
這副年輕的面容之下,尤其是聽到不同的言論,有時候,覺得皇上是一個老者,知道的很多,閱歷極為豐富,觀點更是非常的新奇。
又有的時候,皇上不像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更像是一個三四十歲的英雄,身懷凌雲壯志,氣勢迫人,又讓人心生折服之意,甘願跟隨。
就在眾人思緒翻飛之時,這個時候,黃宗羲略微沉吟了一下,思索的說道:“皇上,既然如此,這些事情應該是戶部、禮部、兵部等衙門的事情啊,臣等又能做些什麼呢?”
很顯然,黃宗羲同時也說出了其他的人疑問,只見,話音剛落,所有的目光都匯聚在崇禎的身上。
“嘿嘿....很簡單,造勢——朕需要大明日報造勢——”
崇禎頗為鄭重地丟出這句話之時,又帶著幾分吊兒郎當之意,看到黃宗羲等人愈發不解了,這才緩緩說道:“其實吧~關於這件事情,朕早就交代下去了,讓七部的衙門去做了,並且聯合內閣重臣。”
“皇上,那你為何還....?”顧炎武適時地問了一句,整個人愈發不解了,並未盡言。
“原因很簡單,之所以讓你們這樣做,透過大明日報造勢,就是因為,朕覺得,內閣和七部的動作委實太過遲緩了,關於相應的法令,還未形成條文。”
“簡單的來說,朕就是想讓他們的辦事效率更快,透過你們大明日報,將朕的這種想法昭告於天下,傳到大明的所有軍中,從而形成一股無形的壓力,讓七部和內閣的官員更能認真對待,年前就能形成初步的律例。”
屋子裡的人,雖然都是年輕人,最大的也不過二十出頭,但都是有名的才子,可謂是才思敏捷,反應過人,極為聰穎,轉瞬之間,就明白了崇禎的意思。
皇上這是想製造一種輿論壓力,掌握住道德上的主動權,讓朝中的那些重臣不得不按照他說得做,還要儘快的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