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查,瑞王朱常浩,前年就藩於漢中之後,巧立名目,徵收稅賦,橫徵暴斂,只顧一己之私,不念陝西災民之苦,使得百姓怨聲載道,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逼得百姓作亂。”
“桂王朱常瀛,同年就藩于衡州之後,大興土木,大肆擴建王府,私自挪用當地帑銀,侵佔百姓田地,致使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可謂是民怨沸騰。”
“惠王朱常潤,確定藩地之後,卻遲遲不肯離京。在京期間,更是尋釁滋事,經常擾民,橫行霸道。尤其是獲封為惠王之後,在京數十年期間,假借選婚之名,頻頻向戶部索要金銀等物,動輒就是幾萬、數十萬兩。”
漸漸地,隨著崇禎連續丟擲爆炸性的訊息或者觀點,文武百官的神經都快麻木了,越來越大條,根本就跟不上崇禎的思維,一時都沒有反應過來,皇上現在讓太監宣讀三王的不法行徑,究竟是想幹什麼
畢竟,相比於福王朱常洵的強搶民女,經常弄出人命;相比於唐王朱碩熿的荒唐,居然對小妾弄死親兒子而視若無睹,更是將世子和世子孫囚禁十幾年之久,三王的這點斑斑劣跡根本就不算什麼,皇上為何這樣小題大做呢
如果真得像福王與唐王那般,因此被除去了爵位,三王委實有一些冤枉了,太虧了,還有一些讓人同情,雖然被封王已有數十年,但真正的有藩地,當一個真正的藩王,滿打滿算才有兩年。
僅就具有藩地的時日而言,恐怕這是最短命的三位王爺了。
儘管有心為朱常瀛、朱常浩和朱常潤叫屈,有一些同情他們,然而,卻沒有一個官員站出來替他們說話,就好像是在這一瞬間,文武百官達成了一個共識,相比於皇上格外關注江南士紳,他們更願意皇上將矛頭瞄向那些皇室宗親,那些王爺。
畢竟,不管是皇上怎麼處理那些藩王,不僅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他們還可以從中獲利,分一杯羹。
比如撤銷唐王和福王之時,他們可是嚐到了甜頭,國庫充盈的同時,不僅俸祿翻番,隨著唐王和福王的倒臺,他們之中的洛陽府和南陽府之人,避免了許多損失。
這個時候,崇禎並未立即發話,而是緩緩打量著各懷心思的群臣,尤其是那些文官,臉上露出若有若無的思索之色,就好像是在盤算著什麼。
“為了警示其他的藩王,切不可再違法亂紀,不可侵佔民田,更不可以為禍地方,因此,朕打算削去三位王叔的爵位,貶為普通的官員。”
剎那間,一部分的精明官員微微頷首,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卻無人接話,而崇禎卻是問道“不過,朕現在愁的是,不知道該如何安置三位王叔,能夠讓他們能夠人盡其才,不至於混沌度日,不至於渾渾噩噩的活著”
這個時候,崇禎的話音剛落,身為首輔的周道登緩緩走了出來,不疾不徐地緩緩接話道“皇上,據微臣所知,三位王爺雖然愛財,但同時也很好佛,讓三位王爺就職於禮部,主事僧錄司或道錄司如何”
聞聽此言,崇禎的眼前頓時一亮,這才想起,大明還有這兩個機構的存在,正好可以用於安置三王,也算是人盡其才,不至於讓他們空虛度日,活得更加充實一些。
“好,就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