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豬皮已經有了退出遼東之意,朝廷在北方的邊境軍備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更是藉助互市之機,在塞外駐紮了兩個精銳之師,分別有三萬人和四萬,清一色的騎兵,震懾那些遊牧民族。”
“現在這個時候,以劉興祚為內應,只要好好運作一番,就可以一舉收復遼東的所有失地,徹底將建奴趕回建州老巢,恢復遼陽的遼東都司,為下一步的重建奴兒干都司,做好準備。”
一說到奴兒干都司,崇禎的腦子裡就冒出了永樂皇帝朱棣,以他歷史學家的眼光,這位皇帝,雖然雄才偉略,但在崇禎看來,他的最大汙點,不是起兵造反,殺死自己的侄兒,謀奪皇位,而是因為謀反,放棄了北方和東北的諸多軍事利益,改變了整體佈局。
以此換取北方蒙古國的支援,從而讓他的大後方穩定,不至於有背腹受敵之險,這位永樂大帝收縮了萬全都司的防禦範圍,由塞外,變成了徹徹底底的關內。
如此一來,就使得明朝的北方軍事政策出現了短板,防禦範圍大幅度縮減,為以後埋下了隱患,萬全都司與奴兒干都司不再是掎角之勢,從而鎮壓北方遊牧民族。
也就是隨著萬全都司的收縮防線,回到關內,蒙古族才會再次崛起,漸漸抬頭,從而威脅到大明的北方安全。
而朱棣的另一個允諾,在遼東,所謂的奴兒干都司,幾乎絕大多數的將領都是女真族,為了獲得女真族的支援,將遼東劃給當時的幾個部族所管轄,儘管奴兒干都司名義上還在大明的地圖之內,卻已是名存實亡,漸漸失去了控制。
如果永樂帝不改變當時的北方軍事部署,沒有那兩個允諾,萬能都司和奴兒干都司就好像兩座大山、兩座鎮山石,聳立在北方和東北兩個方位,兩者互為聯絡,形成聯防機制,防區縱橫整個漠南,漠南的蒙古族更本就沒有崛起的機會。
而且,有著這兩個軍事戰略防禦佈置,可以說,在北方,給大明爭取了很大的軍事緩衝空間,防禦縱深達到了上千裡,漠北的蒙古族要想進犯關內,難上加難,更不用說威脅到北京城。
漸漸地,思緒百轉千回之間,崇禎的思緒有一些複雜起來,又是點頭,又是搖頭,忽然間,嘴裡開始唸唸有詞,喃喃自語了起來。
“不過,現在想想,也能理解,正處於關鍵時期,為了謀反成功,為了奪得皇位,當時的朱棣又怎麼可能考慮的那麼多?否則的話,要真得是心繫天下,他也不會造反了。”
“而且,就當時的情況而言,在北方和東北,為了構築萬全都司和奴兒干都司,大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兩地的駐軍還不能做到自給自足,北方和東北帶給朝廷的財政收入,更是微乎其微,日積月累之下,給大明財政帶來的沉重負擔,可想而知。”
“想想這些,也就不難理解了,朱棣為何收縮萬全都司,不惜減弱對蒙古的壓制與震懾,收兵於長城,繼任者宣宗沒有完全恢復萬全都司的只能,足可見其給當時的大明財政,帶了多麼大的負擔。”
“還有一點,哪怕是五次北伐蒙古,消滅元朝殘餘勢力,也不願意恢復萬全都司在塞外的駐軍,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在塞外駐軍,所消耗的錢糧,有多麼的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