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知不知道朝廷在遼東的政策?如何抵禦建奴?”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張維賢不僅沒有回答,反而連連反問了一句,看到崇禎點頭,並未多言,極為默契的配合自己,就是心中一喜,擺出一副侃侃而談的架勢。
“在遼東,在抵禦建奴的這件事情上,其中的主流觀點,也是主要做法,那就是以遼御遼,既然如此,相同的道理,在這大同府、宣府等軍事重地,何不也採用同樣的策略?稍加改良,以蒙御蒙。”
“從明成祖開始,朝廷就有著重用塞外之卒、塞外之將的先例,歷經數代,這種事情更是屢見不鮮,三大營之一的最開始三千營,不就是由蒙古人組建的精銳鐵騎嗎?”
說到這裡,張維賢話語一頓,微微側頭,深深看了一眼旁邊的虎大威,隨即繼續迎著崇禎那亮晶晶的目光,眸子裡神采連連。
“縱觀大明的諸多武將,其中不乏立下赫赫戰功的蒙古族將軍,對朝廷一樣有著赤膽忠心,為大明盡忠而亡。”
“所以,皇上,在微臣看來,那些蒙古難民不僅不是麻煩,還是一個亟待挖掘的財富和寶藏,只要運用得當,賦予他們同樣的大明國民待遇,就可以收攬人心,短期之內,朝廷又可以有一個能征善戰的精銳鐵騎部隊,戰鬥力非常,就算是不借助火炮掩護,一樣可以與建奴的騎兵正面而戰,而絲毫不落下風。”
張維賢的神色忽然變得有一些遲疑起來,話語更是有一些吞吞吐吐。
“不過,皇上,說著雖然容易,但做起來著實麻煩,畢竟,那些蒙古難民懂得漢語的人少之又少,如此一來,就不利於統一指揮。”
此刻,看到張維賢意猶未盡、閃爍其詞的模樣,不僅是崇禎,就是滿桂,還有莽撞如虎大威,都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沒有說出的話語。
如果組建像三千營那樣的蒙古騎兵,負責統帥的諸多將領,比如參將、遊擊、百戶這樣的職位,不可能全由蒙古人擔任,否則的話,那樣也就太危險了。
“嗯...這有何難?”
崇禎露出沉吟之色,忽然來了這麼一句,神色頗為的意味深長,目光在三人之間遊移不定,來回掃視,進而徐徐說道:“在我大明的邊軍之中,應該有不少像虎將軍這樣的蒙古將軍或者士兵,完全可以從中抽調一些人,充實到新組建的蒙古騎兵。”
“一來,可以使得新組建的蒙古騎兵形成戰鬥力,能夠有效地進行指揮;二來嘛,在沒有戰事之時,可以教那些騎兵漢人話語,如果人手不夠,可以從當地找一些懂得蒙語漢語雙通之人,對兵卒進行加強性語言訓練。”
“而且,一兩年之內,大同、宣府這一帶的邊關之地,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戰爭,這麼長的時間,足夠他們學會普通的聽說。”
“皇上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