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說是普通百姓,就算是京城裡的那些勳貴皇親,一般情況下,也不敢輕易招惹這些人。
腦海裡閃過這些念頭,茅元儀微微側身,右手前伸,輕聲說道:“皇上,這邊請!”
砰砰砰....
伴隨著一陣爆炸的聲音,崇禎跟著茅元儀來到一處試驗場,遠遠地望去,茅元儀面帶幾分喜意,頗為自得地介紹道:“皇上,您看,這就是地雷所引起的爆炸。最早的原始地雷,可以追溯到宋代,經歷過嘉靖時期的官員曾銑的改良和發展,已經衍生出許多種類的地雷。”
“到了萬曆年間,地雷的發展到了一個高潮,微臣記錄在《武備志》裡面的地雷,就有十多種,有踏髮式地雷,有拉髮式地雷,有點發式地雷,還有絆髮式地雷。”
“踏髮式地雷的代表是‘炸炮’,最適合佈置雷區,防止敵人的偷襲和減緩敵人的進攻速度;拉髮式地雷的代表是‘伏地衝天雷’,最適合偷襲和埋伏,將其埋在敵人的必經之地,敵人經過之時,只需拉動引信,讓伏地衝天雷爆炸,就能克敵制勝;點發式地雷的代表是‘無敵地雷炮’,和伏地衝天雷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用拉,後者是點燃引信的方式;絆髮式地雷的代表是‘萬彈地雷炮’,作用和前兩者差不多,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在於,是由敵人觸發。”
不得不說,不愧是武器專家,尤其是對火器極有研究,向崇禎介紹地雷的過程中,茅元儀就像如數家珍,不僅瞭解它們的效能、優點和差異之處,更是極為熟悉它們的歷史淵源和出處,說得是頭頭是道,極為詳細。
“皇上,陸上使用的炸彈叫作地雷,水中的炸彈叫作水雷,相比於地雷的種類多樣,它就要單一的多,具有代表性的水底雷有兩個,分別是‘大將軍’和‘水底龍王炮’,前者是觸發式,碰到船隻就會爆炸;後者是定時的,根據裡面的燃香,可以設定爆炸的時間......”
聽著茅元儀的講述,伴隨著不遠處不時響起的爆炸聲,崇禎吃驚不小,雖然知道明朝時期的火器很發達,卻沒有想到,發達到這種地步,比西方早了好幾百年。
什麼火箭啊,什麼地雷啊,什麼水雷啊,什麼火焰噴射器啊,什麼類似於手榴彈存在的擊賊神機石榴炮啊,等等,在明末時期早已湧現,只是沒有沿用下去而已。
尤其是隨著大明海軍的式微,不斷地沒落,火箭和水雷等火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尤其是到了清朝時期,算是徹底地消失。
這個時候,似乎想到了什麼,茅元儀的神色變得黯淡了起來,沒有了剛剛的興奮紅光,整個人開始唉聲嘆氣起來。
“哎...皇上,如果朝廷早一點重視這些火器,而不是單純的只使用紅夷大炮和火銃這些火器,朝廷在遼東也不會陷入那麼被動的局面,建奴與那些蒙古人也不會那麼的囂張,憑著精銳的鐵騎,就敢四處征伐,騷擾我朝邊境,燒殺擄掠我朝百姓,如入無人之境。”
“如果軍中配備有這些火器,並得以大規模推廣和大量使用,相互配合之下,再輔以戰術戰法,即便是那些蠻夷之輩的騎術與箭術再如何了得,也不可能與這些火器的威力相比。”
“就算不能將其全殲,將其予以重創,還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