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及彼,想想原子彈的複雜,需要各種科學的知識,還有相應的數學水平,從而推算出原子彈的各種資料,隨後才會進入研製階段。
以明末時期的科學水平,即便是發現了放射性物質鈾的存在,可以研製出更大威力的火器,但也製造不出來,而且,各種事故將會不斷。
崇禎的心裡這樣想著,也就有了計較,要想研製出滅天雷,就必須先進行理論攻關,隨後才能進入實際製造階段。
當然,還有各種附屬研究。
而且,在製造滅天雷的過程中,地址不僅要選在人跡罕至之處,還必須將其與研究人員剝離開來,保證後者的生命安全,免得再出現王恭廠爆炸的那種情況,研究人員和相關資料,盡毀於那場事故之中。
還有,研究滅天雷計劃,也要保證它的絕密性,免得被人破壞。
就在董可威與左光先兩人的心直往下沉之時,認為皇上不會同意自己的建議,重啟滅天雷計劃,隨著崇禎的聲音再次響起,頓時將兩人低迷的心情拉出了深淵,再次燃起了希望。
“嗯...重啟滅天雷計劃,不是不可以....”
聽到這句話,董可威與左光先頓時興奮了起來,歡呼的想要說些什麼,但一聽到崇禎的後面之言,一顆心再次懸了起來,屏息凝神地靜靜傾聽著。
“不過,所謂的重啟滅天雷計劃,並不是全面啟動,而是僅限於滅天雷前期的理論研究,研究出製作方法,而不是邊研究邊製造。”
“比如,先摸清雷石的具體性質,滅天雷的爆炸原理,以及理論人員的挑選,研究場地的選址。”
“總之就是一句話,在沒有把握製造出來滅天雷之前,不能保證參與人員的生命安全,就能進行任何關於製造滅天雷的工作。”
董可威與左光先聽得頻頻點頭,更是彼此對視一眼,心有所悟,明白皇上這樣的要求很合理,更加的穩妥,使得他們無法反駁。
畢竟,這樣做的話,僅限於滅天雷的理論研究,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研究人員的生命安全,耗費的錢糧和人力也最小,大幅度減輕了朝廷的財政負擔。
畢竟,僅限於研究工作,只需要提供研究人員所需要的各種儀器、書籍和生活住宿,諸如此類,凡此種種,根本耗費不了多少錢糧。
最大的一項財政支出,也就是在選址上面,建造專門進行研究的場所。
思及於此,董可威最先問道:“皇上,抽調出相關人員之後,應該在何地進行研究,才能保證天雷計劃的秘密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