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上...”
王在晉站了起來,躬身行了一禮,唯唯諾諾地回了一句話之後,隨即就謹小慎微的退了出去。
這個時候,就像是四川變臉一般,崇禎又換了一副模樣,一臉的微笑致意,彷彿剛才什麼都沒有發生一般。
“各位愛卿,朕知道,你們之中的許多人,並不贊成那樣做,與林丹汗結盟,即便是要結盟,也不應該給予那樣的允諾,讓林丹汗收回遼河套的失地,無異於養虎為患,我大明不僅沒有好處,還未花費大筆的錢糧,以及犧牲許多的兵卒性命。”
雖沒有人出聲,但看到他們微微點頭,一副正是如此的模樣,皇上你不是挺清楚,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決斷呢?
崇禎再次一笑,卻多了幾分凝重,成竹在胸的那種自信開始瀰漫,越來越濃郁。
“不錯,從表面上來看,幫助林丹汗收回遼河套,於我大明沒有任何好處,非常的吃虧,還是在養虎為患,讓林丹汗趁勢做大,將會成為朝廷的又一大禍患,但你們有沒有想過?”
“一旦林丹汗西遷成功,宣府以外的草原以及河套,將會落入他的手中。到時候,宣府、大同和陝西的邊境,將會徹底暴露在林丹汗的鐵蹄之下。”
“九邊之中,相比於遼東鎮和薊州鎮都有重兵駐守,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少有戰事,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和昌平鎮的駐軍要少得多,城防也要更加的鬆弛。”
漸漸地,那些秉持著反對態度的大臣發生轉變,神色變得極為鄭重起來,他們之中雖少有統領軍隊,不諳兵事,但也明白一個道理,其他幾個的邊鎮的關口年久失修,很難擋住蒙古鐵騎。
否則,也不會以所謂的“市賞”,安撫卜失兔的那些蒙古部落,對於大明相對友好,野心要小得多,不像林丹汗與皇太極,有稱雄之意。
宣府、大同、太原、延綏等邊鎮的關口之所以年久失修,軍備鬆弛,原因很簡單,以前的時候,朝廷的軍費,絕大多數都用到了遼東。
沒有大筆的錢糧的投入,怎麼修建堅固的城池,又哪來的寧錦防線?
在眾人的心情沉重之時,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心之際,而崇禎的話語遠未結束。
“而且,根據種種資訊分析,林丹汗與皇太極勢如水火,根本不可能結成同盟,有了林丹汗這條鯰魚,在遼東攪和,皇太極很難收復遼東的蒙古各部落。”
“如果朝廷真的不管林丹汗的死活,任由其與皇太極廝殺,以他目前的實力來看,根本就不是與遼東蒙古各部族結盟的皇太極的對手,被後者打敗,吞併,乃是遲早的事情。”
“一旦皇太極除去林丹汗這個最大的對手,他就能騰出手來,整合遼東的所有蒙古各部落,而不是現在的結盟形式。”
這個時候,在眾人的心情更加的沉重之時,還有一絲慚愧之意摻雜其中,吏部尚書王永光站了出來,滿臉的凝重之色,輕輕一點頭,緊跟著附和道:“皇上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