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接過了報紙,臉上油然而生一股淡淡的疑惑,好奇報紙裡面的內容,對於皇上這麼快的就能拿到大明日報,還是今天的,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畢竟,撇開皇上是這個帝國的主宰者不講,單單是身為大明日報社的締造者和擁有者,就意味著會比其他人更早的拿到大明日報,透過驛站,加急之下,現在送到大名府,太正常不過了。
緩緩展開,快速閱讀起來,憑著二十多年的閱讀習慣,盧象升早就具備了一目十行的閱讀能能力,對於內容又不會有任何的漏遺。
漸漸地,不同於周皇后的震驚與凝重,盧象升的反應是那麼興奮與激動,顯得有一些幸災樂禍的味道,看得越來越起勁,有一種大快人心之感,就好像其中的內容說出了他想說的一切。
對於盧象升的如此表現,對於兩王之事頗為幸災樂禍,崇禎一點也不奇怪,作為一個歷史學家,當然知道一些關於這位建立“天雄軍”的名將性格和脾性。
不僅對大明王朝忠心耿耿,更是一個率性的直人!
盧象升就職宣大總督之時,不僅在對待建奴的事情上,是一個積極地主戰派,即便是犧牲了身家性命也在在所不惜;還有朝廷的種種弊端,比如土地兼併問題,皇室宗親和勳貴的貪婪等等,更是將他的直爽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
對於那些弊端的存在,上奏之時,言詞不可謂不犀利,不可謂不尖銳,也因此得罪了許多人。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盧象升戰死於鉅鹿,被圍之時,卻無援兵,是那麼的悽慘,是早就註定了的。
不管是主和的楊嗣昌,還是身為監軍的高起潛,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利益,那就是土地,而盧象升的那番關於弊端的奏稟,算是將兩人和他們背後所代表的勢力徹底得罪。
腦海裡浮現這些念頭之時,回想著盧象升的大概性格,對於他此時的反應,近乎於幸災樂禍、大快人心的表現,崇禎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原因很簡單,只有如此,才符合盧象升的性格。
別看盧象升白白淨淨,像一個知書識禮的讀書人,但是,盧象昇天賦異稟,身體格外的孔武而有力,又身負殊力,好騎射,所以從骨子裡,盧象升的性格更多的是武人的那種血性與剛直!
“呵呵...盧象升,不得不說,你提出這個請求,時機掐的很準!”
盧象升看完了報紙之時,崇禎爽朗的一笑,非常合適宜的來了這麼一句,看到盧象升有一些近乎於羞澀、不好意思的樣子,崇禎進而繼續說道:“不錯,不管是福王府,還是唐王府,朕確實抄沒了一筆銀子,也可以留給你一些銀子,以作軍餉之資。”
聞聽此言,盧象升微微一愣,但更多的還是欣喜不已,沒想到皇上會這麼痛快地答應自己,心裡一鬆的同時,剛要謝恩,卻聽到崇禎語氣一變,他的一顆心再次懸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