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刻,頓悟的不僅僅是陳貞慧,還有嘴裡唸唸有詞的黃宗羲,建立大明日報之初,對於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賺取錢財,黃宗羲還頗有微詞,但現在心裡不再有任何的牴觸情緒。
在京城帶來那麼久,經歷的事情,見到的人,瞭解到的訊息,隨著黃宗羲對這些懂得越多,越發體驗到朋黨的危害性,朋黨在官場上的存在,使得朝堂上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
有時候,小團體的利益大過國家的利益,黨爭,使得朝廷變得僵化起來,辦事效率越來越低,慵懶之風越發的強盛。
而黨爭,就是這些小團體的延伸和結合,嚴重危害著朝廷的利益。
黃宗羲漆黑的眸子晶瑩之光閃動,不斷地流轉,想到了更深層次,大明日報社的最大用處。
大明日報社就像一個磁鐵,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有識之士加入,以匡扶社稷為己任,以忠君報國為己心,而這些加入的有識之士,隨著他們發表的報道越多,越來越針對朝中的弊病針砭時弊。
看似他們在為國著想,出於公心,何嘗又不是與那些專注於黨爭的官員割裂開來,無形之中,形成彼此對立的關係,互相仇視。
不難想象,一旦皇上將這些有識之士吸納入朝堂之中,朝廷的慵懶之風必然能夠得到遏制,宛若給大明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灌注新的活力,各個衙門的辦事能力將會大幅度提高。
思及於此,黃宗羲又想到了即將形成的復社,以張溥和張採為倡導人,希望整個文社,成立一個大的、更具有影響力的復社。
“不行,明年的建立復社聚會,不僅不能參加,也不可以加入復社。”
嘀咕這麼一句之時,黃宗羲輕輕甩了甩頭,也在暗想,復社雖然是文人社團,以砥礪文章、求取功名、切磋學問等為主,但他的先天屬性早就被訂上了東林黨的標籤。
而東林黨,如今之時,乃是朝廷的最大危害,嚴重阻礙了各種政策的實施和推行,一旦參合進去,無異於引火燒身,自找麻煩。
大的團體,規模性的教派,自古以來,就是當朝、身為這個國家主宰者的忌憚之處,將會是最先打壓的物件。
如果“崇禎”這這裡,聽到黃宗羲的這些話,知道他的心中所想,一定會驚訝於他的才思敏銳,居然將自己的意圖猜到了八八九九。
身為穿越者,還是歷史學家,“崇禎”最能體會輿論權的重要性,就是因為官員們掌握著輿論控制權,使得歷史上的朱由檢歷次遷都不能成功,更無法光明正大的與建奴和談,以便贏得緩衝的時間。
僅此一點,足可見人言可畏有多麼的厲害,輿論權對帝王有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