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一個猜疑,都將是為人臣、為人將的巨大災難!
如果再有人從中挑撥,推波助瀾,不斷地煽風點火,這個災難來得更加狂暴,破壞性和毀滅性將會更加強烈,後果將會難以預料。
儘管深知這一點,秦良玉也不得不強裝自信的安撫著眾人,事情已經無可避免,更不可能從中抽身而出。否則,那就是違抗皇命,後果將會更加嚴重。
在這一刻,秦良玉知道,最起碼也要與京城的一兩個官員保持良好的關係,在未來的某一天,無妄之災真的落到頭上之時,不求對方能夠為自己等人開脫、說話,辯駁什麼,但求對方能夠示警,能夠將京城的訊息提前送到四川,讓自己能夠有所準備,不至於措手不及。
畢竟,面臨有心人的突然發難,皇上的質詢,如果沒有一定的事先準備,就算反應再快,也會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只要出現一丁點的紕漏,回答不上來,就會遭到有心人的猛烈攻擊,直至最後的無言分辨。
“放心吧,至於你們的那些顧慮,我早就想到了,並做好了準備,留有後手。”
秦良玉的這句話看似在安撫眾人,又何嘗不是在給自己打氣?
這就像一個死結,過於得到的皇上倚重,勢必會引起其他人的羨慕嫉妒恨。
尤其是一名武將,絕大多數的文官都不希望有哪個將領與皇上走得過近,否則,就會引起文官集團同仇敵愾般的反感和敵視,並想法設法的遏制那名武將。
縱觀大明王朝的歷朝歷代,無論是哪個皇帝主政,莫不如此,武將都比同階的文官地位矮半截,前者往往要依附於後者,方能獲得一個善終。
大明王朝就像一個跛腳的巨人,發展越來越不平衡,武將越來越受制於文官。
猶如現代的一句話,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默默支援,稍稍修改一下,在大明王朝,每個武將要想成功,要想在仕途上官員亨通,文官幾乎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若無張居正,戚繼光又如何能成就赫赫功名?
秦良玉的眸子裡閃過一絲黯淡之色,心裡愈發的沒底,但也無可奈何,苦無良策,還不得不強壯笑容,應付著眼前的這些子侄。
說句不客氣的話,千里而來的白杆子兵,雖然驍勇善戰,作戰勇猛,但在這京城,卻是無根無源的存在,沒有任何的依靠,稍有疏漏,就有可能就會飛來橫禍,全都葬身於此,還會揹負罪名,
尤其是在這種敏感的時期,自己等人做得那些事兒,雖非出自於本願,卻也得罪了許多官員,要是辦事不利,再讓皇上這個唯一靠山動怒,白杆子兵就真的完了。
所以,此刻的秦良玉就像走鋼絲一般,不得不奮勇之前,在留給皇上好印象的前提條件之下,還不能有所紕漏,將所負責的事情辦得盡善盡美。
呼...
暗暗長吐了一口濁氣,秦良玉沒有一絲輕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