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是一個自尊、自愛、自強的女人,甚至是整部劇裡看似最有瑕卻也最無暇的女人。
即使前半生千瘡百孔,傷痕累累,鄭娟依然有她獨有的樂觀堅強來對抗這個世界。
她也不需要任何人可憐,周秉昆第一次送錢時被她罵了一頓,讓他帶著錢滾。
哪怕日子都過不下去了,哪怕那錢明明就應該是駱士賓出的,她可以衝自己的命發火,但不願接受任何人的施捨。
和周秉昆在一起後,任勞任怨地照顧起周母、馮玥以及後來一家子老小。
然而春節拜年時,令周志剛臉上有光的依然是周秉義夫婦和周蓉夫婦。
他們家認可了鄭娟,但沒有發自內心的讚揚。
周母周父明知全家是得了鄭娟的濟,也只是單獨說沒有你周秉義周蓉考不上大學,不會在外人面前說一句「我的小兒媳婦優秀又能幹。」
「小寡婦」「帶孩子」似乎永遠是罪惡和汙點,只能用漫長人生中的辛苦勞作來求個「好妻子好媳婦」的頭銜,這對鄭娟是不公平的。
周蓉為了愛情私奔去了貴州,一走好多年,連孩子也都是鄭娟代養。
郝冬梅雖然人不錯,但無疑也有省長女兒的光環,哪怕是一直沒有讓兩家父母見面,哪怕是不能生孩子,也沒人敢說句不是。
反而可以挑周志剛的禮,並對周秉義說「你爸對我沒有鄭娟好。」
唯有鄭娟把所有的委屈和苦難都嚥進肚裡,釋放出來的永遠
是綿長的溫柔和善良。
她一心就想把自己小日子過好,可以去黑市賣東西,有膽有識。
賺來的錢都給全家置辦東西,大頭給秉昆買了狗皮帽子,然後給婆婆買了圍脖,還給兩個孩子買了玩具和扎頭綢。
最後剩下的8分錢,也給丈夫買了郵票,自己什麼也沒買。
在秉昆因一首詩坐牢半年的時光裡,她每天記錄生活費用,愣是沒有用秉昆給她的存摺。
也把周父每月寄回來的家用也存起來,等到秉昆回來後都還給了秉昆。
她明明配得上任何人,卻被孫小寧說「你命真好」,這樣的命給你真的要嗎?
在世俗人的眼中,鄭娟的無私、鄭娟的厚道,鄭娟的知足常樂,卻變成了他們口中的「有點兒二」。
這何嘗不是原作者借用鄭娟這個人物,對人世間的一種血淋淋的諷刺呢!
婚後十多年裡,鄭娟和秉昆的日子是呈直線上升趨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