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中旬,劉清山一行人終於回到京都。
這一次他們算是滿載而歸,嚴格意義上來說,華國內地還從來沒有哪個人在國外這麼執導成功過。
雖說香江有導演在好萊塢獲得過好成績,而且不止一位,但涉及到電視劇的人卻還沒出現過,尤其是還拍出來一部被當地視為國民神劇的作品來。
金溪善的加成雖說不可忽略,可是電視劇畢竟跟電影還是兩個概念的。
收看電視劇的人,是以家庭主婦和中老年人為主的主流群體,換句話理解,就是劇情的能不能更接地氣。
顯然劉清山做到了這一點,而且把很多並不屬於主流觀眾群體的年輕人,也拉入到積極響應當中。
況且他人還沒到國內,網路上已經出現了這部劇的全部內容。
據說國視也購買了海外版權,目前正在著手進行譯製工作,顯示著這部劇會全面在內地正式播放。
他獲得這麼大的成就最高興的當然是他的擁簇者們,進而導致當天去機場接機的人幾乎造成交通堵塞。
甚至好幾家電視臺都派出了參訪團隊,由於這個原因,他不得不改變直接從綠色通道離開的計劃。
而且機場方面這一次有了萬全的準備,在候機大廳臨時開闢出一小塊區域,用來他接受現場採訪。
因為這一次的採訪任務,有著半官方的意義存在,關於這一點不用打聽,從國視一套都出馬了,就能看得出來這一次的採訪已經多多少少超脫了一定的娛樂範疇。
影視劇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國家當然有必要重視,況且還是在國內各方面的發展相對落後的娛樂業。
雖然說他拍的這部作品裡沒有一位華國籍演員,但華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這一點還是很有社會意義的。
況且目前還是華國市場,正被寒流文化全面影響的大環境之下,一名華人反其道而行之的意義當然會被格外重視。
由於有了機場和警方兩方面在治安上的努力,劉清山這一次走到候機大廳,就相對有秩序地多了,儘管粉絲們的應援聲音仍舊熱情的嚇人。
好在他們看到了這麼多的電視媒體存在,下意識收斂了不少,再加上清山吧的人在積極引導,宏大的場面看上去居然還算是井然有序。
他接受採訪的位置是一個簡易的小型舞臺,有提前準備好的擴音裝置,就能保證接受採訪的內容可以讓更多人聽得到。
這樣的採訪活動之前並不少見,但如此鄭重其事的少之又少。
最大的顧慮當然是機場是個業務繁忙的公共場合,一個組織不到位,很容易引起人群擠踏事件。
其實劉清山自己也在奇怪呢,為什麼前來的參訪媒體除了國視就是省級衛視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聽到第一個問題後,他才算是多少明白了一些。
「劉先生,您的《請回答1988》據國外的市場反應,是必追的電視劇清單裡面的神劇,對此您有一些什麼樣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