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夫婦男主人叫蘇阿克,女主人叫瑪依拉,都是地道的哈薩克族人,標誌性的圓臉,遊牧民族的紅臉蛋,頭髮偏棕黑色,骨相分明,顴骨高,面板白皙,體毛較多。
那位掩面而涕的女孩是他們最小的女兒,叫做艾拜依,一個很可愛長相像黃白混血的小姑娘,但個頭足有一米七多。
房中鋪滿地毯,這是女主人最得意的手工作品。
據介紹從剪羊毛到做毛氈,從染色到畫圖繡花,前後至少要花半年的時間。
房內一角堆放著各式各樣顏色鮮豔的地毯,那是她為女兒準備的嫁妝。
不一會兒,家裡的男主人為大家端來幾大盤熱氣騰騰的手抓羊肉。
當男主人為客人分割羊肉時,女主人則坐在一旁為大家盛上一碗碗噴香的奶茶。
這個大氈房自然坐不下更多的人,算上七位嘉賓和攝像師,再加上拍攝機器,屋子裡其實已經顯得很擠了。
其他人都被另外的氈房主人請了去,所以劉華一開始並沒有跟進來,而是留在了外面做一些分配工作。
哈薩克族的奶製品主要由羊奶、牛奶、馬奶、駱駝奶釀成。
他們的諺語說:“奶子是哈薩克的糧食。”
可見奶製品在哈薩克族飲食中的分量。
奶製品的種類主要有鮮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酥酪、奶糕、馬奶酒等等。
其中馬奶酒是哈薩克牧民在各種聚會、盛宴中必不可少的飲品。
哈
薩克族以肉食為主,攝入動物脂肪較多,加之所處之地夏季乾熱、冬季寒冷,因而飲茶成為哈薩克族的習慣。
茶中含有芳香油,有消食、提神、醒腦的功效。
大量飲茶,冬能驅寒,夏可除病,又能幫助消化,所以哈薩克牧民中有“寧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
他們甚至認為“無茶則病”,黑磚茶是這一族人的首選,次為茯茶。
燒茶的方法,通常是先將茶放進壺中煮上一段時間,有的還新增丁香、酥油、胡椒等香料,最後放少許鹽,其味濃郁芳香。
也有在上述做法基礎上加奶製成奶茶,這種茶更是誘人垂涎。
因此,女主人此時就是在長條飯桌上操弄著奶茶加工的,這道程式也是觀摩專案之一,繁瑣的流程加上熟練的手法,還是頗具觀賞性的。
由於刀郎和雲朵算是當地人,儘管不是哈薩克族人,但對這套流程還是相當熟悉的,於是就站起來幫忙。
相比劉清山,刀郎在這裡更出名,所以那些年輕人跟他的交流更多一些。
至於劉清山、金溪善、泰勒等人,他們則是抱著略顯羞澀的表情,若不是三個人主動招呼,這些人是絕不會輕易靠近的。
不過那位艾拜依卻是個例外,大概是由於生性活潑的緣故,再加上長得一副金髮碧眼的西方人相貌,泰勒對她格外好奇,就把她叫到了身邊問東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