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嘗這個。”
安樂在眾人注視下吃下碗中的菜。
他記得這個季節是沒有白蘆筍的。
叔母期待地看著他:“怎麼樣?”
安樂笑著點頭。
“好吃的。”
安樂沒看到,對面三個姓賀的人,紛紛鬆了一口氣。
賀錦年看著桌上那盤與其他菜格格不入的炒蘆筍,一眼就看出這是叔母親自做的。
有了安樂對自己廚藝的肯定,叔母更加高興,如同開啟了話匣子。
開始跟安幾句後就會引到安樂身上。
問安樂是什麼時候學會做飯的?最拿手的菜是什麼?誰又是最喜歡吃他做的飯的人?
簡單幾個問題,叔母將安樂的童年經歷和人際關繫了解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她靠自己腦補也能想象出是什麼情況。
不過安樂並不因此覺得自卑或是不好意思,反而平靜地分享著。
叔母越發滿意。
她一開始對安樂的認可都源於錦年。
錦年喜歡的人,必然是很好的。
但實際兩次接觸下來,叔母對安樂開始有了些獨立這個原因之外的好印象。
兩人聊天時,其他人也會偶爾加入進來說幾句。
整個餐桌都越發熱鬧和親近。
賀江城對安樂的態度不疏遠也不過分親近,但聽著眾人的對話,他眉眼偶爾也會舒展開來。
作為賀錦年的叔叔,他對於賀錦年的關心不僅因為這是家裡的小輩,很有一部分原因還是賀錦年自身的優秀。
賀錦年是賀家未來板上釘釘的唯一繼承人,再過幾十年,賀江天隱退,賀錦年就是家主。
說不上什麼時候,他這個當叔叔的也要仰仗自己的侄子了。
賀家的産業和權利網涉及到各行各業,牽一發而動全身。哪怕是旁支的一興一衰,也會被家主每個階段的決策影響。
賀江城不像妻子,沒有那麼多主動瞭解安樂的慾望。
他只需要順著賀錦年的心意即可。
至於這個叫“安樂”的,是個什麼樣的人,他並不十分在乎。
更何況,他是一個思想極其開明的人。
尊重自由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