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69 鬥室
69
一場組會開得風和日麗,向來高標準嚴要求的歷教授竟連一句批評都沒有。
今早阿旻呼呼大睡的室友也是昨夜組排的隊友之一,連李茹都聽出他摸魚摸得有點過頭,歷中行卻眉頭都沒皺一下,一條條指出問題,最後說,不耽誤大家時間,下來再告訴你怎麼改。搞得他自己在大夥兒的注目下大感慚愧。
李茹和阿旻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眼,做師姐的目光裡還有三分警示。
阿旻在桌下偷偷發訊息給她:愛情萬歲!願吃素一餐求老闆天天熱戀。
李茹笑。一餐,真沒誠意。
當晚姚江回家,開冰箱前,發現門上用冰箱貼掛住了一枚小小的橙色長方塊。是他的金鑰u盤。一旁便利貼留言:完璧歸趙。
他把便利貼拿下來,收起u盤,端出兩盤魚重新加熱。
配帶回來的飯和青菜吃了幾口,有些無奈。
他這個妹妹,根本不會做菜。
用筷尖一片片把沒去淨的魚鱗撥出來,勉強吃完飯。想了想,沒回她訊息作出評價。
河梁徹底入了夏。社群綠地栽種的高大合歡蒸出靄靄紅雲,旅遊區和城市道旁各具造型的綠化帶解放天性,爭先恐後長變了形。市政請的園林工人穿熒光綠的工作服,頻頻現身,在豔陽下揮動電鋸,讓參差多型的枝葉束手就擒。蟬鳴已發先聲,在高處與電鋸的嗓門爭亮。
歷中行和姚江沒太多時間膩歪。河梁這樣的昔日古國發源地,一位領隊往往需要同時兼顧兩個甚至以上數量的基建遺址。此前近半年,由於新梁面積大、情況複雜,歷中行沒有接手別的專案,現在新梁的發掘工作常態化,需要他下地的時候少,更多的是做研究和統籌,也就沒有再推辭的理由。
他接了一處商代的小墓葬,年代較晚,也在新梁區,是市監局遷新址做前期文勘時發現的,距離不是特別遠,於是兩頭跑。
姚江連續幾天開車接他下班。沒考慮到物件會是這種身份,車比較惹眼,去市監局工地,就開到街道拐角停路邊;去新梁遺址,就停在工業園附近。歷中行八點左右才下班,寧願把工作帶回去也不住工地了。幹到時間差不多,就拎著公文包或者電腦包刷卡出門,出門換小跑,找到那人的車鑽進去,唇上啄一口,迎著夜色回家。
靜界略遠,在圻河對岸,要過橋,從市東郊過去車程四十分鐘左右;長青園近,只需要開十幾分鐘。歷中行帶姚江回自己家。
爺倆賣了北京的老破小,回河梁買的房,原本不在這裡。黎永濟生病後,住院、化療、吃靶向藥,長期要用錢,歷中行就把原本靠近梁大的房子賣了,搬到長青園。
八十幾平,兩室兩廳。沒有單獨的書房,客廳臥室都堆著書。其餘最佔面積的是一張大木桌,十分敦重穩當,擺在客廳與陽臺之間。上面鋪毛氈,擱筆架,蹲著一方龐然的蕉葉白,還躺了一張“小蕉葉”。
蕉葉白是黎永濟的硯,小蕉葉是歷中行的琴。
姚江第一次進門看到,想聽他彈。歷中行站在桌邊,伸兩指抹了一道弦底的落塵,告訴他,琴是十幾歲時突發奇想搞來學的,當初就沒學多久,又十幾年沒認真彈過,其實一直空掛著。古琴娛己,前段時間被停職得閑才拿下來撥兩下,減字譜已然忘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