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29章 西征遇阻 (1 / 3)

此時朱棣的華夏西征軍,與十字軍已經拉鋸了兩年零四個月,天氣再度轉入寒冬,今年的戰事想來也該暫歇了。在雪下的第二天,朱棣結束了對前線的巡視,帶領著本部漢兵,回到了君士坦丁堡之中。

拜占庭帝國已經被西征軍滅亡,拜占庭皇帝據說流亡到了意大里的羅馬教廷,此時這座東羅馬舊都,已儼然是大明西征軍的頭腦所在。姚廣孝、張玉、馬哈木等一眾西征將領,此時都在此城駐紮。

君士坦丁堡對於歐洲人和土耳其人,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昔日基督教分裂為東正教與天主教,而君士坦丁堡,正是東正教的核心所在,是毋庸置疑的上帝的領土。同時,君士坦丁堡還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要知道,羅馬帝國是歐洲所有貴族的驕傲,即便羅馬已勢微了幾百年,歐洲各國之中還有許多,仍舊以羅馬自居。

可以說,這座城池在歐洲人眼中,僅次於聖城耶路撒冷;

而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這裡也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這裡是亞歐兩洲的交界線,東西方陸上商道的重要樞紐。此前,君士坦丁堡作為阻擋奧斯曼人進入歐洲的橋頭堡,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曆代蘇丹的眼中釘、肉中刺。

歐洲人將這座城稱作“君士坦丁堡”,而奧斯曼人對這座城則也有著自己的稱呼,他們稱呼其為“伊斯坦布林”,意為“到城裡去!”,可見奧斯曼人對這座城的勢在必得。

而現在,君士坦丁堡卻是為大明所攻下,無論是“君士坦丁”還是“伊斯坦布林”,這兩個名字都不再適用。因此朱棣將此城名為“新咸陽城”,典出羅馬在漢時被稱為“大秦”之意。

因有意將此城作為殖民地納入大明自管,因而朱棣、姚廣孝等人對新咸陽城的治理頗廢心力。在肅清了所有拜占庭帝國的貴族餘孽之後,由姚廣孝因地制宜的在此城中推行了仁政,將被貴族強佔的大部分利潤交還給了城中的自由民們。而後,將貴族們的奴隸全部編入軍隊,許諾即便是奴隸,如若立下功勳,就能夠成為自由民。同時推行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這獲得了拜占庭自由民階層的支援。

要知道,拜占庭是東正教的發源地,居民大多也以東正教為信仰,對西方天主教的歸屬感並不強烈,而拜占庭皇帝先前之所以能夠得到西方兩位教皇的支援,喚來天主教十字軍來對抗奧斯曼帝國的侵略,就是因為答應了天主教的條件,頒佈了將東正教併入天主教的法令。

同時,因為歷史原因,這裡也有一部分居民信仰希臘宗教、甚至是伊斯蘭教,這都屬於拜占庭官方層面所禁止的宗教,其宗教局面之紛亂,幾乎可以與身毒相比。

而姚廣孝推出的“信仰自由”政策,使得居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信仰自己所信仰的宗教,這進一步降低了自由民們的反抗情緒。

當然,面對這亂成一鍋粥的宗教局面,姚廣孝自然不會忘了“天一教”。有著這位道衍和尚明裡暗裡的支援,以及“從東方大明而來”的光環,天一教在新咸陽城中發展十分迅猛,或許數十年後,就能替代其他所有宗教。

朱棣回到新咸陽城之時,這裡戰亂的痕跡已經幾乎全數消散。在姚廣孝的治理下,這座城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繁榮。甚至於因其現在在大明治下,有更多的商賈出現在了此地,市井之內熙熙攘攘,各色人種的商人沿街叫賣,兜售著各種稀罕物兒。

這些商人之中,甚至有好些,就是正在與西征軍對峙的某國貴族的商隊。那些歐洲貴族們打歸打,但有錢賺的時候,卻是絲毫不會避嫌的。這一點,在一開始的時候也著實讓朱棣歎為觀止。

西方人對於宗教的概念,明顯要凌駕於家國之上。而貴族,則大都見錢眼開,倒像是本職是商人一般。

一開始時,朱棣還曾下令嚴查來往商賈,以防被混入奸細。但這些往來商隊倒是老實的很,為了能賺東方的錢財,往往舉止謹慎,循規蹈矩,甚至在某些程度上,連兵甲馬匹等物都會拿來到新咸陽城販賣,久而久之,朱棣也就聽之任之了。

左右有姚廣孝在,自會將這些商人盯緊。而且放任這些商人前來交易,於明軍而言,也是利大於弊。

面對朱棣這位來自大明的貴人,城中的商賈和居民仍還有幾分畏懼。見朱棣入城,他們暫時放下了手中的買賣,在道路兩旁向著朱棣下跪以表示恭順。朱棣和他們語言不通,倒也沒多說什麼,只是向著這些商賈們點了點頭,隨後便疾馳向新咸陽城大皇宮。

大皇宮是昔日拜占庭國王的宮殿,現在被改造成了西征軍的中軍行轅。朱棣才踏著飛雪來到皇宮之中,便看到康居城新軍的統軍大將埃米爾迎著風雪走來。

到了朱棣身邊,這位出身穆斯林的將領以漢人的禮節向朱棣雙手抱拳,口中道:“殿下,家師有吩咐,請您一回來時,就到偏殿去議事。”

“在何處?”朱棣眉頭稍稍皺了皺,埃米爾的師父,便是姚廣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