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樣說,無非就是為了博取民眾的好感。
用後世的話來說,李興文這就是在割韭菜。
華夏企業造出來的車,他們認為質量堪憂。
就算是沃爾沃,他們同樣擔心。
說到底,那是因為國企的觀念沒改變過來。
民營企業在很多人看來,還是不靠譜了。
飛龍做的食品,做的影像製品,他們多少有點信任。
可是汽車這樣的大件,他們更相信外資企業。
未來的騰龍汽車,真的能夠造好車嗎?
如果這些車造的好,那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這些車造不好,那最後吃虧的不都是華夏的老百姓嗎?
最後賺錢的,不都還是李興文嗎?
總之在這些人看來,李興文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利益。
在他們眼中,李興文就是一個商人。
商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利。
李興文現在宣傳騰龍汽車,無非就是一種營銷手段。
以後等騰龍汽車能夠生產了,就是李興文開始收割的時候了。
只能說這些人對於李興文的揣測,本身就抱著一種不單純的目的。
一時之間關於這件事情,可以說是議論紛紛。
不同觀點的人,為了這件事情可以說吵的是不可開交。
很多媒體為了這件事情,到大街上採訪了不少的人。
最後,這些人的意見全部都上了報紙。
《騰龍汽車的出現到底是好還是壞?》。
《飛龍進軍汽車行業,真的是為了發展華夏汽車嗎?》。
《成為華夏第一,一場華麗的營銷。》。
《李興文,這次還能創造奇蹟嗎?》。
《華夏的汽車行業,轉折點來了》。
這件事情,一時成了深城的一個焦點了。
此時的李興文,正和段樂遊在考察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