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4日,下午,開陽縣平安鎮平安村。
“就是這裡,因為煤礦事故死亡的幾個礦工都是這個村子的,他們家都在這裡。”
楊東帶著馬伯光和韓浩,從車裡面走下來。
車子只能停在村頭,因為再往裡面全都是積雪。
現在還沒有村村通,路路通政策和工程,所以村裡的路基本上是土路,而且下了這麼大雪,農村基本上是各掃門前雪,沒有人清理土路。
時間久了,雪又多又厚,而且很不好走。
“組長,咱們直接進去嗎?他們會不會不信咱們?”
韓浩腦子靈活,想了一下之後,提出異議。
既然是多年來上訪未果,那必然是對縣裡甚至市裡已經失望乃至絕望,心裡面只有恨意。
如果聽說是省紀委巡視組的幹部過來調查這件事,只怕第一個念頭不是興奮,而是憤怒和抗拒。
畢竟在死者家屬眼裡,巡視組又能如何?只怕是過來套話的,到時候又會出現官官相護,反倒是害的他們更不安全。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更別說得不到公平與正義之後,那就更對官方有所防範。
楊東想了一下,覺得韓浩的提議很有道理,就這麼過去,大搖大擺的說是省紀委巡視組的幹部,效果非但不會好,而且會很糟糕。
“那就說咱們是收糧的糧頭,他們對巡視組有所防範,但絕對不會防範收糧的糧頭。”
楊東是農村的,知道什麼樣的身份,更適合與農村人交流。
東北是產糧地區,一到秋天的時候,玉米和高粱之類的作物就會收穫到家,然後等到入冬之後,就會賣到鎮裡的糧庫。
而因為交通不便,又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就出現了收糧的糧頭,也就是糧頭先自己承擔收糧的費用,把農民家裡的糧食收購過去,然後轉頭賣給糧庫或者其他一些企業和養殖場,透過中間賺取利潤。
楊東三個人就裝成糧頭,來這個平安村裡收糧,至少彼此間談話不會出問題,如此才能順利的套話。
“好,那我們就叫你楊老闆。”
“我是司機,他是會計。”
韓浩聽了楊東的提議,立馬開口給三個人各自安排好了身份。
“走吧,先去第一家,就在村頭,礦工李白河家裡。”
楊東按照馬大龍之前給自己的位置,帶著兩個人朝著村頭第四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