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鳴亮導演…
很新浪潮,號稱臺彎四大導演!
其實,從古到今,中國人都喜歡用湊數字來劃分各類人群,比如初唐四傑、竹林七賢、飲中八仙等,也不知道是誰給臺灣封了個四大導演,侯楊李蔡。
前三位可能確實稱得上大導演,蔡鳴亮不知道為啥,他的電影完全看不下去…
他的電影,很催眠,一句話評價:只要人人堅持睡前看蔡鳴亮,整個世界的安眠藥都滯銷。
不少觀眾調侃:真心覺得,如果能進如蔡鳴亮營造出的世界,會很享受的,只是確實很難進去…
不過蔡鳴亮不是那種雙標狗,他蔑視商業片,他還真能做到自己投資自己的作品,反正他的電影在歐洲也還能賣得出去!
‘你評論我的電影市場幹什麼呢?我就是走過來了,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我開心的時候也你不知道呀,這麼少的錢做出電影了,這種喜悅你不知道!’
‘電影賣不出去,觀眾不認識我?我真的不需要你認識我,你不認識我我不會死。’
從來不會抱怨‘觀眾看不懂’或者‘觀眾垃圾’,他認為自己的電影就是‘曲高和寡’而且認為‘曲高和寡’是褒義詞,
‘電影可以是一首詩,可以是一幅畫,可以是一幅果體寫生…正因為電影是有無限可能的藝術,而非僅是一時談資,所以,你才尊重它,希望它完整地呈現。電影應該給人以啟發,讓人思考,而不僅僅是餵飽你。’
境界很高!
這樣的導演還是值得尊重的。
……
《愛樂之城》的定位就是小眾的歌舞片。
喜歡歌舞劇的看到《愛樂之城》肯定會給高分。
達米恩·查澤雷是一歌舞片迷,他的閱片量相當強大!
開篇鏡頭,高速公路上的群舞,就是致敬艾倫·帕克追夢歌舞片《名揚四海》…
當然,這段拍攝不是很容易,封鎖高速公路拍了兩天,用了100多個歌舞演員…
通篇致敬《無因的反叛》,不管是場景還是男主角塞巴斯汀的紅夾克…
《愛樂之城》的主題,用導演自己的話說——就是愛情、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
故事,其實很也很美:
米婭是個落寞的小演員,一面在咖啡館當著服務員,一面到處試鏡。
雖然很有表演天分,但運氣不佳的她每次試鏡都會被無厘頭地打斷,總是意氣風發而往、灰頭土臉而歸;
塞巴斯汀是個潦倒的爵士樂手,想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爵士酒吧。
但他的音樂太過小眾、無人買賬,所以處處碰壁,為了餬口,他只能打打零工,演奏些惡俗討好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