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
一切無事。
他在角門那邊的房子換了新玻璃,警方展開調查後,從砸玻璃的那幾人背後扯出了一個官員和兩三家企業,其中,公安部工作的呂玉虎也插手了,是饒愛敏給他打的電話,所以事情才能調查的這麼快,相關人員也抓的抓關的關。這幾天,沒有人再來報復張燁,可能是在等待合適的機會,也可能是被張燁的那一首《臨終詩》的張狂給嚇住了,又或者是媒體和民眾的關注度太大,才導致那幫人知難而退,不敢在這種敏感時期再觸張燁的黴頭吧。
總之,霧霾事件漸漸平息。
沒有一件事是可以被熱議一輩子的。
罵聲少了。
爭議聲少了。
熱度散了。
新聞沒了。
微薄話題首頁上也看不到張燁和那部曾經轟動全國的《霧霾調查》,霧霾調查的現場影片也消失在了網路,彷彿從來沒有出現過。
不過很多人都知道,片源雖然消失了,但張燁和這部紀錄片給民眾留下來的東西卻永遠也不會消失,大家的環保意識,大家對霧霾的重視,都不可同日而語,每天上街、上學、上班出門,很多人第一件事都是開啟窗戶看一看天氣,拿起手機看一看當天的PM2.5指數,然後再決定今天怎麼去單位,能不能去公園,戴不戴口罩——這些都是張燁給民眾留下來的。
有人或許並不感謝張燁。
有人甚至還會罵他。
但張燁不在乎,對他而言,這已經足夠了。
……
家中。
張燁的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這幾天是他今年過的最悠閒的時間了,早上起來就出去跑跑步,溜溜彎兒,回來吃早飯,偶然有閒心了就沏上一壺大紅袍品品茶,看看電視,上上網,澆澆花。要多舒坦就有多舒坦,要多放鬆就有多放鬆。他現在是自由身,沒有工作傍身,自然想幹嘛幹嘛。
他悠然自得,老媽卻不幹了。
老媽批評道:“你趕緊找個工作啊。”
“不著急吶。”張燁低頭喝茶,還咂摸嘴。
老媽道:“你不著急我著急啊。”
張燁笑道:“您著哪門子急?”
老媽氣呼呼地一把將桌子上那被開啟的大紅袍茶葉盒蓋上,拿走,鎖進了抽屜裡,惱道:“你小子再不上班,咱家這點存貨都快讓你給喝完了!你這一口茶要喝掉多少錢,你知道嗎你?”
老爸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