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修士立刻冷笑反駁:“我看得真真切切,這分明是無虛國師殘存的執念顯化,才生成如此異象。”
國師,也是大周天子給安樂的封號之一。
他顯然看到了安樂出現時的畫面,只不過根本沒往死而復生的方向去想。
這番話無疑引起了不少信徒的不滿,紛紛拿敵視的目光看向他,但在認清此人身上的服飾後,卻不免臉色微變。
“是太學院的學子!”
聞言,附近的信徒也都移開視線,不再與他爭執,只敢輕聲都囔道:“太學院的人,都是些不敬神祇的瘋子,早晚要出事。”
“走走走,我們不和他一般見識。”
“再過段時間便是天神大祭了,到時候,這種無信之人便能見識到神的偉力。”
經過三年的時間,太學院的地位越發水漲船高,光是每段時間從太學院中傳出的最新道法、法器,都足以吸引全大周修士的注意,越來越多的天才修士選擇加入太學院,反過來推動了太學院的建設。
但和最開始的高高在上不同,重立後的太學院始終銘記著安樂留下的教誨——
以人為本!
學子們涉及的研究、學科,無不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他們無償的將所得的成果傳授給大周的百姓,培育更高產的作物,建造更穩固的橋樑,甚至有許多學子在學成後主動到大周較為偏遠的地區當老師,傳播教育。
能做到這幾點,太學院在百姓眼中的地位,自然可以和神祇一較高下。
這一切,只因為安樂來過。
望著遠去的幾名信徒,那名太學院學子輕嘆一聲,遺憾道:“假如無虛師長還在的話,豈能容忍信神之人如此橫行?”
說罷,他便也離開了這條街道。
安樂對這學子依稀有一些印象,他現在的記憶力非比尋常,僅是匆匆一瞥見過的人,只要努力回憶也能想起。
當初對方還只是個人群中毫不起眼的少年,現在卻也成了氣息不俗的大修士,令安樂小有感慨。
從這街頭上一次小小的爭執,也能看出此時大周現狀的冰山一角。
神祇的信徒和太學院成了大周最大的兩方勢力,隱隱有相互抗衡、相互敵視的徵兆。
畢竟,在太學院濃郁的學術氛圍中呆久了,自然會質疑信仰的存在,況且,鎮央石本身也是太學院研製出的法器,卻被神祇搶走了功勞,要說沒點怨氣,顯然是不現實的。
而這樣的矛盾,在大周快速發展、繁榮富強的階段不會表露得太過明顯,但當局勢開始不穩,便會迅速引爆。
安樂走在熱鬧的街道上,看著身邊的行人來來往往,好些商鋪徹夜開張,他卻只覺得在這繁華的盛景之下,隱藏著洶湧的暗流,隨時可能將這些平和的日常攪得粉碎。
這時,路邊有人很是期待的說道:“還有三個月就到天神大祭了,不知道那時會是一幅怎樣的盛景。”
“或許,神祇會向我們投下注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