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核燈塔和這倆鬥嘴老頭兒一番溝通之後,石泉成功的以時不時給他們送一些生活補給品為代價,成功換取到了以後經常帶遊客來這裡坐坐的權利。
而斯拉法在聽聞他們不但已經找到那架在北冰洋漂浮的二戰德軍飛機,並且已經運到了華夏的博物館進行永久展出之後。驚訝之餘,起身從抽屜裡又拿出了一張照片,“尤里,伊萬,這些東西你們有沒有興趣?”
接過這張只是用A4紙列印的彩色照片,石泉僅僅只是掃了一眼便好奇的問道,“這不是美國人的謝爾曼嗎?您在哪拍的?怎麼凍成這個樣子了?”
他之所以如此問,實在是因為這臺謝爾曼坦克僅僅只把半個炮塔露在了外面,其餘位置全都被冰雪覆蓋的嚴嚴實實。要不是自己的雷達站後山曾經就有過一臺同款,他還真不一定能認出來。
“當然是北冰洋發現的”斯拉法理所當然的說道。
“哐當!”大伊萬震驚的站了起來,壓根兒沒管被自己碰到的酒瓶子,“您說什麼?!在哪發現的?!”
“北冰洋”斯拉法重複了一遍,順便還把酒瓶兒扶起來擺在了自己的身旁。
“摩爾曼斯克?揚馬延還是冰島?”大伊萬一口氣幾乎說出了當年二戰時英美根據租借法案給蘇聯提供軍事物資援助時,運輸船隊航行過的整個北極航線。
斯拉法指了指窗外,半遮半掩的說道,“就在我們現在的位置北邊。”
“這不可能!”大伊萬近乎肯定的說道,“美國人的坦克根本不可能被送到這個經度。”
“我親眼看到的”
斯拉法指著自己渾濁的眼睛強調了一遍,“而且那只是我看到的,在我看不到的冰面之下,說不定還有更多。”
“這裡距離摩爾曼斯克或者阿爾漢格爾斯克有多遠?”
跟著進來看新鮮的艾琳娜問出了第二個關鍵問題,不管摩爾曼斯克港還是阿爾漢格爾斯克,在當時都是盟國物資進入蘇聯的口岸。
“大概兩千公里左右”常年跑北方航線的科羅廖夫船長回答了艾琳娜的問題。
石泉走到牆邊,看著當作牆紙用的那張蘇聯地圖,“坦克是不可能自己跑到這裡的,但送它到這裡的那條船,偏航偏的是不是有點兒太誇張了?”
“並沒有你想象的誇張”斯拉法和大伊萬幾乎同時說出了同一句話。
大伊萬見狀拱拱手,示意那位氣象學家先發表自己的看法。
斯拉法端起酒杯一口喝光,隨後晃晃悠悠的起身,從靠窗的辦公桌抽屜裡翻出一張世界洋流圖展開用圖釘將其固定到牆紙上,他這才指著地圖最頂端的一條斷斷續續的紅線說道,“就像你們之前找到的那架飛機一樣,在風和海流的推動下,別說從摩爾曼斯克到這裡,就算飄到本尼特島甚至白令海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伊萬,該你了。”石泉饒有興致的問道。
“我不太懂洋流之類的東西”
大伊萬咧咧嘴,“但我懂歷,我猜那臺坦克,不,應該說運載那臺坦克的商船,很有可能來自PQ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