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架飛機的質量真好。”
娜莎忍不住驚歎,怪不得石泉和大伊萬說它想沉都沉不下去。這架BV138本就是水上飛機,機艙本身就可以浮在水面上,再加上機翼上的浮筒以及機艙兩側那四個明顯是用油桶改裝出來的浮筒,它想沉下去都難。但即便如此,這些仍能提供浮力的機艙和浮筒的質量依舊讓人歎為觀止。
試想一下,將近80年的時間在北冰洋上終年與驚濤駭浪和浮冰為伍,就算是一條船也該沉了,但這這架水上飛機的狀態卻近乎完好無損。
它是怎麼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屢屢躲開浮冰的碰撞,不讓自己受到一點兒傷的?更何況當年毛子還在北冰洋弄了個海上核爆實驗場...
“這架飛機絕對是全世界最大也最有效的幸運符。”艾琳娜讚歎著說道,顯然她也想到了同樣的問題。
“看來海上博物館的第二件展品已經有了。”石泉撫摸著機身上扎手的堅冰,言語間已經給這架飛機安排好了去向。
“尤里,看來我當初的猜測完全是錯誤的。”一直圍著機身和機翼轉圈子的大伊萬突然說道。
“什麼猜測?”石泉不明所以。
“當初在熱核燈塔的猜測。”
大伊萬示意眾人圍過來,指著機身說道,“中間這臺發動機用的還是三片槳葉,而且還有後面那圓潤修長的機身尾巴,這些都是B1型Bv138水上飛機的主要特徵。”
“所以呢?”石泉耐著性子問道。
“B1型一共只生產了24架”
大伊萬撫摸著包裹在堅冰裡的機身,“而且據我所知,至今還沒有哪個博物館或者收藏家的手上有BV138,更何況還是型號更加稀少的B1型!”
“換句話說,僅此一架?”艾琳娜興奮的問道,物以稀為貴,這是放在全世界都通用的道理。
“至少目前是這樣。”
大伊萬攤攤手,指著旁邊的那對機翼,“但這機翼上的編號卻比這架飛機本身更加珍貴。”
眾人聞言看向機翼上斑駁的油漆編號,左邊機翼上是“Ⅲ/KG”,右邊機翼上寫的似乎是“200”。
“這是KG200轟炸機聯隊?!”娜莎驚呼,“這不可能!他們的飛機怎麼可能出現在這裡!”
大伊萬感嘆道,“當時我猜測這架飛機隸屬於駐紮在挪威北部的二戰德軍第406海岸飛行大隊,但這組編號卻把它出現的時間推遲到了1944年以後。”
“KG200轟炸機聯隊?”石泉一頭霧水,這個他是真沒聽過。
“轟炸機聯隊只是對外的掩飾”
大伊萬唏噓的解釋道,“實際上這是一支專門用於往盟軍大後方空投情報人員進行敵後特殊作戰任務的傳奇聯隊。它的歷史非常悠久,前身甚至可以追述到二戰開始前的羅沃爾情報中隊。
也因為很少有資料提到這支聯隊,歐洲一直以來都有關於KG200的各種充滿幻想主義的傳說,只是沒想到,我們竟然能在這裡找到它們。”
“你剛剛說的44年以後又是什麼意思?”艾琳娜不明所以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