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的第五天,石泉帶著一張大比例的衛星地圖再次來到了中央圖書館。還好,這次他總算沒遇到那位有點兒自來熟的歐麗卡。
他可沒時間和什麼毛妹談情說愛,連續幾天泡在圖書館裡,石泉總算找到了一些隻言片語的記載。而且何天雷等人今天中午就會開過兩國邊境進入烏克蘭,他必須在大伊萬接到他們之前完成最後的資料收集工作。
對著筆記本里的文獻清單,石泉穿梭於各個書架之間,時不時的便會在筆記本上打上個對勾或者乾脆把之前記錄的內容劃掉。一直忙到中午飯點兒,筆記本上最後只留下了可憐巴巴的六條線索:
第一條,蘇聯38集團軍曾在1941年九月15日往科維亞吉高地以及斯科季夫高地調撥了一支火炮部隊。
第二條,當月19日深夜,駐紮在什利亞霍韋附近的德軍第262步兵師下屬的一支部隊遭遇不明來歷的火炮襲擊損失慘重。
第三條,22日,德軍飛機轟炸布里夫卡小鎮。
第四條,28日,高地火炮部隊失去聯絡。
第五條,29日,布里夫卡小鎮被德軍佔領。
最後一條,29日晚,德軍對柳博京市發起試探性攻擊。
這六條線索可不是石泉一個人的功勞,不管是三天前租好了倉庫的大伊萬還是飛了一趟莫斯科的娜莎,甚至就連艾琳娜以及遠在烏拉古董店的列昂尼德都參與其中。
足足幾十條的資訊匯總到石泉的手上,最後留下的卻只有這麼六條而已。
趁著中午飯點兒圖書館人少,石泉攤開一張衛星地圖,用紅色馬克筆在科維亞吉和斯科季夫兩處高地畫了一條粗重的紅線。
在這條紅線往南是什利亞霍韋,往北是布里夫卡小鎮,而布里夫卡小鎮再往北,則是柳博京市,只要佔領了柳博京,哈爾科夫就真成了任人宰割的肥肉!
如果用線這幾個地點連起來,其輪廓形似一把十字長劍,兩處高地之間的橫線就是這柄長劍的護手,劍尖的位置如果延伸到柳博京市的話,它的正前方就是哈爾科夫!
石泉掏出比例尺量了量幾個地點之間的距離,曾經駐紮了德軍步兵部隊的什利亞霍韋,也就是這把長劍的劍柄,它距離如同護手的兩處蘇軍高地火炮陣地直線距離大概在17到19公里。
而位於劍身中間部分的布里夫卡小鎮距離火炮陣地只有大概12公里的距離。從這座小鎮到刀尖的柳博京,直線距離也不過15公里而已!
答案已經一目瞭然!
這支被38集團軍派到前線高地的火炮部隊肯定是那三門斯大林之錘,也只有它們才能在高地攻擊到17公里之外的德軍部隊。
而德軍飛機轟炸布里夫卡小鎮的意圖也非常明顯,他們是要把這支蘇軍的火炮陣地變成一座沒辦法得到任何補給和支援的孤島!
毫無疑問,德軍的謀劃是有效的,僅僅一週之後火炮陣地便失去了聯絡。在這之後,德軍一口氣向前推進了將近30公里,直接佔領了布里夫卡小鎮!
石泉將地圖四周折起,只留下“十字長劍”部分,隨後左手按在蒐集來的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地圖上。
地圖視野中,一個個箭頭接連出現,隨後又被他抹掉換上下一張地圖。
一番挑挑揀揀之後,衛星地圖上“長劍”的護手位置以及布里夫卡小鎮分別被一個紅色圓圈囊獲其中。
從箭頭的分佈來看,這兩個位置是最有可能找到斯大林之錘的。如果之前的猜測是正確的,那麼蘇聯紅軍很可能會在陷入絕境之前毀掉火炮的關鍵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