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天色,一望無際的雪原,冰封的勒拿河,以及三臺穿著白色偽裝網的太脫拉。
越往北開,白天存在的時間也就越短。越往北開,駕駛室外的溫度也就越低。越往北開,勒拿河上的路況也就越差。
自從離開59號礦場,石泉兄弟三個在勒拿河上跑了整整3天才走完1000多公里的路程。
“前面就是季克西了,等下上岸之後不要急著下車。”無線電裡,大伊萬再一次囑咐道。
“趕緊的吧。”
石泉疲憊的催促了一句,這一路上可不算太平,單單壓碎冰層掉進水裡的倒黴鬼他們就遇到兩次,不過還算他們運氣好,至少人都沒事。
但即便如此也夠嚇人的了,這還是白天,如果是晚上掉水裡...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兄弟三個這一路上都是老老實實的遵循著尼涅爾的告誡,天一黑就上岸紮營,絕不貪功冒進,畢竟托爾男爵是安德烈的,但命可是自己的。
沿著特意開闢出來的碎石路把車開上案,三臺車規規矩矩的靠邊停好等著專人過來查驗進入許可。
這東西安德烈自然早就給準備好了,在大伊萬出示了相關許可不到一分鐘,守在岸邊的人便派了人過來登車檢查後這才抬杆兒放行。
“咱們能進入的只有居民區,休息點兒安德烈已經準備好了。”
聞言,石泉抄起無線電,“伊萬,你覺得之前跟蹤咱們的那幾個在不在這裡?”
“應該不太可能”
大伊萬思索片刻,“咱們是在雅庫茨克附近甩掉他們的,而且安德烈那邊也已經放出訊息,咱們去是白骨公路試車了,然後會從馬加丹乘船繞過白令海峽前往本尼特島。”
“往季克西放個人盯著能有多少成本?”
“不可能的!”
大伊萬自信的說道,“每一個進入季克西的人都有詳細記錄,咱們躲不過,那邊的人同樣躲不過。但出入記錄只有安德烈能拿到。”
“伊萬”
石泉嚴肅的問道,“你忘了安德烈給咱們準備的東西了?”
無線電中,大伊萬沉默片刻,這才說道,“咱們直接去碼頭,上了船再休息!”
無線電頻道陷入沉寂,三臺車在大伊萬的帶領下穿過機場,路過了一群士兵把守的軍事區,最終進入季克西小鎮。直到這裡,石泉才真正意義上的瞭解到什麼叫冷戰棄城。
這裡的歷史要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說起。
當時,在冷戰氛圍的烘托下,一批懷揣著理想的年青人和精挑細選出來最具奉獻精神的科學家、探險家以及帶著悲情主義色彩的蘇聯軍人一起在遠離莫斯科幾千公里之外的苔原之上親手建起了這座小城。
這裡是北冰洋沿岸的戰略要塞,是勒拿河的入海口,是探索北極的重要港口和觀測站,更是蘇聯式浪漫的具現之地。
但是隨著蘇聯解體,曾經籠罩在兩個大國和周圍鄰國頭頂之上的冷戰陰雲變成了最荒誕的笑話。
因冷戰而生的季克西,也因蘇聯解體而備受冷落。但即便如此,即便時間已經悄然走過二十餘年,這座苔原小城的一切仍舊忠誠的保留著蘇聯時代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