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林墓地,五位蘇聯游擊隊員的棺槨全被重新挖開,此時圍在現場的除了一眾民間挖土黨之外,還有三家電視臺的記者。
除了一直跟隨拍攝的馬克,另外兩家則是跟著搜尋營一起趕來的紅星臺和一家白俄當地的電視臺。
對上電視早有預料的大伊萬再次秀了一把騷操作,這貨竟然提前偷偷準備了幾十件的純黑色的T恤,而且T恤背後龍和熊俱樂部的lo印的比臉都大!
好不好看先放一邊,反正石泉站在那位攝影師後面看的幾乎憋不住笑,鏡頭裡隔三差五就能看到穿著黑色緊身T恤故意在現場晃來晃去秀背肌的大伊萬。
等五位蘇聯游擊隊的屍骨被全部挖出擺放在白布單上,一位隸屬於搜尋營的法醫指著老場長的胯骨說道,“這塊骨頭上有明顯的缺損,應該是生前經受過槍擊造成的,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確定他就是當初米哈伊爾帶隊前往沃羅諾沃的途中受傷的游擊隊員。
再一次感謝龍和熊探險俱樂部提供的線索和幫助,他們再一次為我們找回五位返法吸撕英雄。”
結束了採訪,那位法醫明目張膽的從大伊萬手裡接過來一瓶陳釀伏特加,而與此同時,隨行的東正教牧師則主動上前完成了簡單卻莊嚴的安魂儀式。
“米拉女士,我們還要去尋找那臺失蹤的通訊車,所以後面的工作就麻煩您和那些戰士們了。”
米拉聞言點點頭,“等你們找到那臺通訊車記得給我打電話,白俄這邊的二戰老兵倖存者協會的人想見見你們。”
“等我們找到通訊車第一時間給您打電話。”石泉揮揮手,帶著眾人離開了橡樹林。
不知道有意還是無意,這次記者馬克和他的同事們並沒有跟隨石泉等人一起行動,這倒是省了不少麻煩,甚至連當初艾琳娜分配給大伊萬幫忙的兄妹倆也藉口幫忙留在了橡樹林墓地。
如此一來,前往傢俱廠的就只剩下了艾琳娜的小拉達以及兩臺掛著俄羅斯牌照的太脫拉房車。
三臺車沿著林間公路往沃羅諾沃方向只開了不到半小時,便看到了位於道路右側的那座傢俱廠。
隔著老遠,傢俱廠車間頂上那個伐木工的圖示便映入眼簾,而石泉的地圖視野中和黑色箭頭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將車停在傢俱廠門口,艾琳娜邁開大長腿快速助跑隨後用力一躍便扒住了鐵皮大門的上沿。還不等石泉等人下車,這姑娘便已經利索的翻進傢俱廠內部,隨後從裡面開啟了塵封的大門。
“把車開進來吧,這裡在冬天來臨前根本不會有人。”艾琳娜朝兩輛車招招手,隨後第一個將拉達開進了空曠的大院。
等石泉兄弟倆把房車停穩熄火,艾琳娜已經關上鐵皮門擋住了外面所有的視線。三人沒急著動手,這做傢俱廠佔地面積頗大,僅僅車間就超過了十座。
“這裡的很多東西都被搬空了。”
艾琳娜指了指靠牆的車篷,“那些雪地摩托都是冬天在附近活動的護林員和政府反盜獵工作人員使用的,剩下的車間裡找不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了。”
“你來過這裡?”石泉好奇的問道。
“當然,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還在這裡做過一個冬天的反盜獵義工。”
艾琳娜熟門熟路的帶著兄弟兩個往裡走,“這裡一共有17座車間,前三個以前分別用來存放原木、粗加工木板以及生產傢俱用到的各種其他原材料。中間12座是生產車間,最後兩座是成品倉庫。
我當時來這兒做義工就是為了成品倉庫裡可能遺留的傢俱或者木材倉庫裡的那些板材,這些東西拉回孤兒院都能用的上。可惜,事實證明這鬼地方比我的錢包還乾淨,”
石泉和大伊萬默然不語,這個看年齡還沒石泉大的白俄姑娘雖然活的遠不如她表現出來的瀟灑,但卻遠比石泉或者大伊萬更有目標。
三人沿著廠區中心的水泥路逛了一圈,石泉指著邊緣角落的那座頭頂飄著黑色箭頭的低矮車間問道,“艾琳娜,這裡是做什麼用的?”
“這裡可是蘇聯時代的特色。”
艾琳娜充當了導遊的工作,“二戰後,蘇聯的很多工廠都保留著隨時轉產生產軍事武器的功能。這座傢俱廠也一樣,它雖然是在戰後才成立的,但在建成之初就被賦予了同樣的功能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