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瀚海唐兒歸筆趣趣> 第480章 血火三國殺(黎明前的黑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0章 血火三國殺(黎明前的黑暗) (3 / 5)

可是,眼前的李守貞,不就是個很好的合作對手嘛,悍勇善戰,手下也有二百甲士,而且他在一眾武將中,人緣也還不錯,可以私下串聯。

當然,現在還不是時候,兩人雖然關係比較近,但還沒有近到可以直接談論這些事的時候,而且情勢,也還沒有危急到必須投靠契丹人的急迫程度。

杜重威隨後就打了個哈哈,藉著醉意把這事遮掩了過去,但他內心的心動,卻讓李守貞看了個正著。

十二月中,虎刺勒歸營之後,晉軍眾將開始籌集騎兵,集合一路出擊契丹人在大營周圍的騎兵,打了幾場小勝仗,終於使契丹騎兵,不敢再貼近大營,只是欒城被掐住,軍糧已經快不足了。

十二月底,晉軍軍糧只夠兩旬可用,且周圍林木伐盡,取柴愈加困難,軍士冬日紮營在外,頗受風雪之苦,軍心開始浮動。

杜重威召集眾將議事,皇甫遇建議向南撤,以精兵開道,重奪欒城,然後退到貝州,甚至鄴都和澶州一帶,如同上次戚城之戰一般,與契丹人在黃河岸邊對峙。

這樣晉軍容易被掐住後勤的短處就沒有了,反而讓契丹人拉長戰線,或可退敵。

可以說,皇甫遇的建議,是這個時候晉軍唯一的出路,雖然不免被契丹追擊,恐怕最少要損失幾萬人,但卻可以避免全軍覆沒。

但這一條,眾將都不同意,因為他們覺得,還沒到這個程度,就算到了那個時候,眾將都有親隨騎兵,足以突圍逃走,也不著急現在。

杜重威那就更不同意了,他心裡有了投靠契丹的心思,那當然是以七萬大軍投降更能得到耶律德光的看中,說不得就可以做一做天子。

要是南逃到鄴都和貝州一帶,他作戰如此不利,石重貴一封詔書就免了他的官職,用安審琦或者符彥卿取代了他,那就完蛋了。

而如果不願意南撤,那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引兵西進,突破契丹人的滹沱河的封鎖,不指望可以擊破契丹大營,只要能從封鎖圈跳出去就行了。

因為契丹人身後的恆州還在晉軍手中,只要突破了封鎖,就可以在恆州、趙州一帶繼續防守。

此策一出,贊同的人就多了,溪州刺史王清進言道:“今去常山五里,守株於此,營孤食盡,將若之何?

請以步兵二千為前鋒,奪橋開路,公可率諸軍繼之,期入常山,必濟矣。”

此時滹沱河上,雖然中渡橋被契丹人燒燬,但南、北兩座渡橋只是部分被毀,若是能以精銳渡河,還是有修復可能的。

王清要求的,就是以兩千甲士,在凌晨鳧水過河,佔據河對岸之後,搶修兩座渡橋中的一座,然後大軍全部渡河,擊破契丹軍,進入恆州城去。

杜重威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命王清召集勇士兩千人,再命鄧州威勝軍節度使宋彥筠率三千人同行,等收復渡橋後,就全軍出擊攻打契丹人。

就在晉軍北上的時候,張昭的部署,就已經基本到位了。

八月底,張昭親自率領左右羽林衛,並慕容信長、李存惠、折德願、慕容延釗、氾順、馬殺才等將,從涼州到達了原州,趙匡胤和王審琦這對兄弟,也伴隨在張昭身邊。

張昭剛到原州,晉國延州彰武軍節度使高允權,渭州刺史武鷹兒就親自趕到原州朝見。

高允權這些年,越發的靠近張昭,涼國的強大他是看在眼中的。

況且他這個延州彰武軍節度使的位置,就是靠著張昭的威名才能坐穩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