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甲!著甲!長槍手在前,弓箭手上矮牆,跳蕩兵持圓盾短刀!”
所謂的矮牆,是馬繼榮讓人在這段即將被轟塌的城牆後面,堆的一截半米高半米厚的土牆。
為的是讓後面的弓箭手爬上去,這樣就可以越過己方肉搏兵,射擊從缺口湧進來的敵軍後隊。
‘轟!’就在雙方準備的差不多的時候,東城城牆在所有人的期待中,轟隆一聲塌陷了,漫天塵土過後,是一截差不多兩米寬的缺口。
‘嘿喲!嘿喲!’
‘嘿喲!嘿喲!’
雙方同樣喊著差不多的口號開始接近,而且每走一小段,就要在軍官的呵斥下注意左右前後的距離。
不能散的太開,也不能有的前有的後,所以一般軍官都是在陣型的兩邊,這樣方便控制陣型。
這種正規軍的戰陣,並不像電視劇中那種嗷嗷叫著一起衝過去,那種衝過去的搞法,跟送人頭是沒什麼區別的?
呵呵!四五米的長槍,你拿著單刀盾牌就跑過去,咋地?想成烤串還是怎麼的?
塵土過後,波斯人彷彿突然出現的一樣,他們戴著一種頓項可以把脖子全部防護起來的一體盔,這種頭盔和頓項的結合盔,是後世奇恰克頭盔的祖先。
身上的扎甲也是典型的大食波斯式,與中式的鎖子甲環鎖鎧有明顯的區別。
而於闐宮衛則裝備著大量的大唐扎甲,不過雖然工藝上大唐工匠一脈相承的,但風格上更加近似吐蕃。
這是因為于闐復國的時候,得到的最多甲,就是吐蕃扎甲,這深刻影響了于闐裝備。
噼裡啪啦的聲音響起,雙方的長槍方陣開始接觸了,不過不是直接開始捅刺,而是敲擊。
雙方舉起三四米長長槍,不斷去敲擊對方長槍手的頭、肩乃至握槍的手,誰要是吃痛拿不住,長槍掉了下去,那就等著完蛋吧。
長槍互相敲擊的時候,雙方穿著輕甲的跳蕩兵,則拿著短刀和圓盾從長槍手鑽了過去。
這時候長槍手忙著互相敲打,誰也不敢低下槍去捅刺底下的跳蕩兵。
而受制於頭頂上密密麻麻的槍桿,長槍陣下的跳蕩兵搏殺更顯殘酷。
他們為了彎腰行走,只能穿輕甲拿短劍,這就導致了互相的搏殺距離非常近,而且防護能力非常差。
淒厲的嚎叫混雜著慘叫,長矛手還沒出現傷亡,但下面的跳蕩兵已經瞬間躺倒十幾個了。
這種搏殺下,幾乎是一換一的,前一個你剛插死了對手,下一個敵人又上來,如果你能再幹掉一個敵人,第三個敵人也在人擠人的情況下迎面而來。
沒有時間停歇,沒有時間躲避,直到一方承受不住潰退為止。
冷兵器戰鬥的血腥,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