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縣地處銅城州的西北,北面就是蒙省的沙漠地帶了,西面毗鄰甘省涼州,東面毗鄰寧省,南面與銅城區交界。
紅水縣原來隸屬涼州,後來銅城要獨立建州,才劃給銅城。紅水縣自然環境惡劣,西高東低,全縣落差兩千多米,高低不平,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屬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地方,這麼一個包袱,被劃出去,涼州一點也不心疼。
界迎的場面就不說了,李東文認真記住了幾個名字:紅水縣縣長丁長河,書記石光南,上泉鄉鄉長嶽大龍,下泉鄉鄉長盧大林。
一期規劃的五萬畝復綠工程,都集中在下泉鄉,後面的幾期工程,包括了上泉鄉和下泉鄉兩個鄉鎮的多個村子。
冬季的紅水縣,基本看不到什麼綠色了,到處都是灰濛濛一片。盧大林鄉長騎著摩托車在前面帶路,引領考察團進入一片廢棄的礦區。道路還在,運輸礦石的鐵軌還在,但是已經荒廢很久了,儘管還沒拆除。
到處都是礦坑和礦洞,廢棄的礦石亂七八糟地堆滿了山谷,越發顯得荒涼。西北風一吹,蕩起一片煙塵,冬日的日光越發顯得昏黃。
“這地方怎麼不見人煙?”李東文問了一句。你這人都沒,我不是白忙活了嗎?
丁縣長趕緊近前解釋:“這裡早些年劃成了礦區,早期的村民都搬遷了,成了礦工。這個礦開採完了,礦上的人都撤走了。”
丁縣長口中的礦上,就是銅城最大的國企,銅城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這次每畝1200元的復綠經費,就是礦上出一半,州里出一半,否則僅靠州里的財政,也出不起這個錢。
“你們縣有多少人?”李東文問丁縣長。
丁縣長被問得一愣。這個問題不是什麼難題,丁縣長可以張口就答出來,但是他不明白,縣裡有多少人和礦區復綠有什麼關係。
“二十四萬人。”丁縣長還是老實回答。
二十多萬,嗯,也不算少了。李東文又問:“這個下泉鄉,有多少人?”
“一萬六千多人。”丁縣長回答。
嗯,比武安那兩個奇葩鄉鎮強多了,那兩個鄉加一塊才一千多人。
不差人,李東文的心情就好了很多。看完一期規劃這片廢棄礦區,又順著荒廢的道路,看了二期三期四期的礦區。
山裡的採礦點有些分散,不是很集中,感覺有些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這麼大一片地方,李東文默默注視了一下,有20公里方圓了,高低不平,裡面的路都是盤山道,很影響效率。
這一圈逛下來,李東文大致心中有數了。當天晚上,李東文謝絕了州里的招待,帶領考察的團隊,在銅城賓館隨便吃了一頓簡餐,就立刻召集大家開會。
這次銅城考察,除了張俊茹帶了一個工作組歸來,汪軍也帶了幾個人跟了來。
李東文重點交代張俊茹:“你們爭取把幾期工程打包一起談下來,條件能爭取多少算多少,先拿下這五十多萬畝地再說。”
張俊茹說:“這地方,破破爛爛的,能有啥用?”
李東文說:“在他們手裡,那當然是破破爛爛的,但是,到了咱們手裡,那就不一定了。想想當初的通遠,徽城,還有涼州,不都是破破爛爛的嗎?現在呢,不也是綠水青山了嗎?只要想改變,荒漠也能變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