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公司的人肯定不背這個鍋,就說:“現在是法治社會,如果你們認為是蠶種有問題,可以走法律途徑,去法院告我們。”
怎麼告?能告得贏嗎?
一聽說打官司,王麻子等人立刻蔫了,開始大眼瞪小眼。
這時又有一個婦女舉手:“白鄉長,那我們的損失,誰來賠償?”
提到損失,白鄉長也是頭疼。
這損失已經造成了,明晃晃的事實,已經無法挽回了。可真要追究責任,能怨得誰來?
白衫問農資公司的人:“你們當初承諾的是多少產量?”
農資公司的人說:“種子的產量,這誰能承諾得了?桃花仙公司好像也沒承諾吧?他們賣的花生種子,不是也減產了上千斤?也沒有人去告他們啊?”
你可真敢比!你們小破農資公司,也敢和人家桃花仙公司比?
白鄉長問:“你當我們沒種過地嗎?凡是種子,都有一個參考的產量值。你們的蠶種,不會連一個參考產量都沒有吧?”
影響農產品畝產量的因素有很多,種子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澆水,施肥,地力,病蟲害等,都影響農作物產量,當然不能全怪種子。
但是種子,一般都會有一個理論產量數值,比如玉米,在風調雨順肥力充足精心司弄的情況下,某些品種能畝產兩千斤。
農資公司當然知道這個參考產量,就說:“這個數值肯定有的,上游蠶種廠家說,這個品種的產量就是每張一百多斤。”
農資公司的人這麼一說,王麻子等人當場就炸鍋了:“產量這麼低,你們怎麼不早說?你們這是欺詐!”
農資公司的人更不可能背這個鍋:“這個品種是南方品種,已經養殖幾十年了,一直是這個產量,也沒聽說南方的蠶農告蠶種公司欺詐!”
這就是資訊不對稱了,農資公司是瞭解行業資訊的,羊草溝的蠶農不瞭解。
他們第一季的春蠶收穫五百斤,想當然地認為夏蠶也能收穫五百斤,根本沒想到蠶種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市面上的蠶種普遍賣五十塊錢一張,桃花仙的蠶種賣五百塊,貴得實在太離譜了,他們當然不會當冤大頭,花那個冤枉錢。
他們以為這個價格,是桃花仙公司對他們私自賣蠶繭的報復,根本就沒當回事。
白衫見蠶農不再吭聲,就說:“這個事,我們鄉里肯定要考慮農戶的利益的。這事涉及的農戶較多,我們鄉里法制辦將聯絡縣法制辦,申請提供律師援助,追究你們農資公司的法律責任,咱們法庭上見。”
白鄉長不得不撂下狠話。群體事件不是那麼好安撫的,管它有理沒理,先打官司再說,起碼讓憤怒有個宣洩的口子,能把此事暫時平息下來。
王麻子等農戶一聽,鄉長支援他們,還要幫他們打官司,告農資公司,就平靜了不少。
白衫:“這官司咱們打定了,大家回去等訊息吧,你們回去記得相互轉告,順便收集一下打官司的證據。”
白衫打發走鬧事的村民,並沒有回鄉裡,而是來到桃花仙紡織廠,找上了孫曉琰。
白衫:“孫廠長,您看我們鄉的那些夏蠶,您就高抬貴手,都收了唄?”
孫曉琰:“我們的收購價只有每斤十塊,太低了,怎麼能讓蠶農吃虧呢,你們的蠶繭還是賣給高價販子好了。”